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星期二

    看,新疆舞蹈的翅膀在扇动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30日 05版)
    舞蹈节期间,饰演薛宝钗的王晓园(左)、饰演贾宝玉的张巾(中)与饰演林黛玉的万盛正在表演大型民族舞剧《红楼梦》。(资料图片)

        15天时间,76场中外舞蹈盛宴,让今夏的新疆乌鲁木齐市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点燃了新疆人对艺术的期盼和梦想。虽然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的大幕已经落下,但舞蹈节期间“满城尽话舞蹈事,新疆尽刮舞蹈风”的韵味仍没有消失。舞蹈节的影响,犹如蝴蝶翅膀扇动,引来各种各样的深思、探求、关注,也带来观念上的嬗变。

        1 巨大的市场潜力

        新疆文化厅副厅长除锐军说:“本届舞蹈节带给我们太多的没想到,首先没想到的就是群众购买舞蹈节演出门票的热情会如此高涨。”

        舞蹈节门票公开销售的第一天,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两场经典演出的门票在短短两个多小时里就告罄。虽然组委会事先一再通过媒体发布消息称:当天的售票时间为上午12时,但7个演出门票销售点前等待买票的队伍,从早晨8时半就排了起来。

        闭幕式演出的是经典剧目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为了满足观众的迫切需求,将本不对外销售的部分门票公开销售。消息传出,不到两小时,1400多张门票全部销售一空。

        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位老年妇女两次排队买票,都是在快排到自己时票就卖光了。当她第三次遇到这个情况时,她忍不住哭了起来:“我怎么这么倒霉!”工作人员发现后,只能想办法动员前面的观众出让一张票给她,才使她破涕为笑。

        从观众购票的巨大热情中,我们不难发现,蕴藏在新疆观众中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对7个演出门票销售点进行采访时记者发现,很多观众都是花近千元一次性购买了十多场演出门票。新疆农业科学院退休人员张新明夫妇连买了四场演出门票,仍对没有买到《丝路花雨》、《红色娘子军》门票而耿耿于怀。他说:“对于新疆观众来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观赏到如此多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欣赏到世界顶级艺术院团的佳作,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是舞蹈节给了我们这个机会,恨不能一天看两场演出。”

        节目的高水准和国际化是本届舞蹈节表现出巨大市场潜力的基础。许多演出团体都是该国最知名或最具特色的团队,许多演出节目都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当这些精品剧目千里迢迢来到新疆时,人们自然想一睹为快。文化是人精神上的内在需求,当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文化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文明观戏体现出的渴求

        从舞蹈节开幕式晚会直到闭幕式演出,新疆观众尊重艺术、文明观戏的行为,不仅体现了新疆观众对文化的渴求,对高雅艺术的向往,更赢得了各国艺术家的尊重。

        新疆是歌舞之乡,新疆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处处以歌舞为伴。在歌舞浸染中的各族人民自然而然形成了对歌舞的欣赏力和鉴别力。

        每一场演出,只要舞台上出现了精彩的篇章,剧场里的观众都会毫不吝啬地将最热烈的掌声及时送出。每一位演员只要展示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想,观众的掌声就会此起彼伏。哪怕是那些特立独行、艺术风格很超前的表演,哪怕是自己尚未完全看懂的舞台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时候,热情的观众依然会拍红双手,表达对艺术家的感谢,传递自己的热情。这是一种对艺术的认同,对文化的尊崇,是一种文明观演的体现。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红楼梦》演出结束后,演员在台上谢一次幕,观众在台下一次次鼓掌叫好。一次次谢幕,又一次次鼓掌,工作人员考虑到演员的辛苦后,不得不一再地告诫观众:请大家离场,演员太累了,要休息。观众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剧场。可许多观众还是一步三回头。

        朝鲜平壤艺术团的演员就是因为看到新疆各族观众这么热情,一次次加演了节目。事后他们深情地说:新疆观众太热情、太文明、太懂艺术了。

        新疆在欣赏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欣赏着新疆。新疆在为经典欢呼时,外人也在为新疆的特质所倾倒。一颗颗厚爱艺术的心灵,在剧场中尽情释放,台上台下的共鸣和交融,是艺术的精髓所在。

        3 包容与接纳彰显胸怀

        此次舞蹈节是开放的,不仅汇聚了国内众多一流的表演艺术团体,还有来自13个国家和2个地区的表演艺术团体奉献的一台台演出。这个开放是多种文化的交流和互通,是中外文化的比较和借鉴;这个开放是空间的打开,也是时间的穿越;这个开放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传递、展示过程,也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吸收、比较过程。

        据组委会提供的数据看,有6万多各族观众在舞蹈节期间欣赏了76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乃至不同肤色的演员表演的不同的舞台艺术。无论是典雅高贵的芭蕾,还是带有泥土气息的民间舞蹈,抑或特色鲜明的弗拉明戈,流传久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等等,都吸引着不同观众的关注。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前沿,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多种文化、不同习俗、不同语言,通过丝绸之路在这里碰撞交流,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丝绸之路文化。在这种开放、交融的文化大背景滋养、塑造下的新疆各族人民,也形成了开朗、大方、包容、大度的性格。

        本届舞蹈节中,有新疆本土的四个演出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团团长申健原本觉得自己的节目在当地演过多次,观众不一定会多。当工作人员告诉他四场演出门票全都销售一空时,他还有点不相信。首场演出前,他自己跑到大幕一侧亲眼观看,发现剧场里没有一个空座,他才相信这个事实。更让新疆本土演出团体想不到的是,他们的演出也受到国外艺术团体和来自内地旅游者的好评,多场演出都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

        新疆文化厅党组书记韩子勇说:“舞蹈节阐释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要求,彰显了新疆人开放的眼界和胸怀,体现了新疆人的文明素质和修养,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工程。舞蹈节是撬动新疆和世界通道的那个支点,心灵的通道一旦开启,世界就不再遥远。相信舞蹈节这只蝴蝶的翅膀一定能带来更多的影响。”

        (本报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