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亚洲文明同世界各大文明既和平共处又不失自身特点,在历史流变的岁月汰洗中既与时俱进又扎根本原,是亚洲研究所需面对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浙江大学特别重视图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围绕图像文献资料进行跨专业联合,从学校层面上进行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配置,一个关于亚洲图像文化研究的系统工程,悄然成型。
最先启动的是《宋画全集》编辑出版项目。浙江大学2005年响应浙江省委关于实施文化研究工程的部署,确立了宋画整理研究项目。2009年该项目又被列入了国家出版基金。通过收集、整理存世宋画(包括五代和辽、金绘画)制作高质量数码图像,以及古今中外宋代绘画史料及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编辑、出版《宋画全集》。由于宋代绘画文物级别高,流散严重,分别庋藏于全球近200家公私收藏机构,因而图像资源征集工作的难度相当大,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收编了海内外公私收藏的高质量数码宋画图像1500余幅,辑为8卷32册。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为古代珍贵文物的保护、复原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早在1989年,浙江大学就与敦煌研究院开始合作,利用计算机对壁画进行虚拟修复、壁画保护、壁画临摹、虚拟展示以及对壁画病害过程进行虚拟演变等相关的工作,为壁画的物理保护修复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科学依据和测试环境。2010年1月,浙江大学与敦煌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敦煌石窟壁画数字资源库和文化遗产数字保护技术联合实验室。双方共同筹资先期启动敦煌石窟的壁画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包括可用平面和立体展示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数据库。第一期任务,计划在3年周期内完成60个典型敦煌石窟的高保真壁画数字化,并收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壁画内容进行关联标注,形成内涵丰富的资源库,还将针对艺术史研究等领域设立专题资源库。开发敦煌壁画数据库系统管理与服务平台,支持原始数据的多视图浏览以及面向人文领域研究的共享服务,可以为人类永久地保存敦煌壁画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2009年初,浙江大学决定建设一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该项目得到了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的通力支持。同时,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三所高校的博物馆专家、艺术史教授,及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的专家,也应邀深度参与了浙大的博物馆项目。该博物馆已经破土动工,预计2013年竣工使用。它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教学科研,以中华文明史、文化史和艺术史为中心内容,以亚洲文明和文化艺术发展为基本内容,并与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其他文明形成相互参照。为此,将以文物复本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追求中国艺术品在时代、品种上的覆盖面,并将努力把韩国、日本、东南亚的藏品和复制品收藏于内。
仅2010年,中国与日、韩、东盟的贸易额便达8000亿美元之巨,约占全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的三分之一。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文化合作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由于文化交流合作不像经济领域那样可以硬指标量化处理,就特别需要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面向世界提出“图像亚洲”理念,倡导并实施亚洲图像文化系统工程建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寻找中国与东北亚及东南亚周边各国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中视觉形象所包蕴的共同基础。“图像亚洲系统工程”,以传承亚洲文明、弘扬亚洲价值为宗旨,以亚洲图像资料为主要研究材料,与以文字文献为研究材料的传统研究方法形成互补。浙江大学还从组织上保证了“图像亚洲系统工程”的跨专业跨学科合作。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人文学院艺术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敦煌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敦煌研究院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联合实验室、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筹)、韩国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等,不仅在人文社科领域,而且与理工科的材料系、化学系、计算机系、心理系等学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作者系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所长,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