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战火尚未熄,卡扎菲去向依然不明。然而,另一场没有硝烟的利比亚利益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连日来,西方大国与利比亚反对派之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人目不暇接。
一是西方各国竞相向反对派示好。法国是空袭利比亚的“领导者”。据法国国防部长估算,法国承担了战争费用的35%。到7月初,法国已耗资1.6亿欧元。法国一直想当“地中海联盟”的盟主,萨科齐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在利比亚问题上的“领导地位”。法国已邀请各方到巴黎出席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讨论后卡扎菲时代的“路线图”。意大利曾是利比亚的殖民主。内战前,利比亚日产160万桶原油,其中27万桶是意大利公司帮助开采的。2008年意大利与卡扎菲政府签订了友好条约,欲向利投资30亿欧元作为“殖民补偿”。意政府近日表示,将与利比亚新政权重签“友好条约”。德国虽然对“空袭”投了弃权票,但局势稍见明朗即对利反对派大献殷勤,已向反对派提供了1亿欧元的“工资”。德国总理默克尔重申,德国将积极参与利重建。奥地利政府也表示愿为利提供经援,以改善人民生活。
二是纷纷解冻旧政权的资产归还反对派。据估算,西方冻结了卡扎菲政权约50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美国有340亿美元,德国有70亿欧元,奥地利有12亿欧元。意大利已向反对派划拨了3.5亿欧元的解冻资金,荷兰划拨了1亿欧元,其他国家也积极效仿,此举无疑有助于利反对派稳定国内局势。
三是鼓励本国企业尽早重返利比亚。利比亚是欧洲重要的油气来源国之一。战前,利比亚工业产值的98%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其石油储量还可开采80年。利比亚去年出口总值332亿欧元,其中88%出口到欧盟。意大利石油进口的22%,奥地利的20%,德国的8%来自利比亚,此外,法国每天从利进口超过13万桶石油。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在利比亚获得的采油合同高达每天27万桶,德国公司每天超过10万桶,奥地利石油公司拿到了8块油田的开采权,日产原油达3.3万桶。法国石油公司则相信,今后他们在利比亚的经营与发展,将更加“如鱼得水”。在空袭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初期,美国动用了航母、隐形战机、无人机、巡航导弹等最先进的武器。到7月底,美国为空袭利比亚支出了近9亿美元。尽管美国后来“甘居幕后”,但美国从来都是“无利不起早”的,美国必将与其他国家“利益均沾”。
据悉,意大利埃尼公司已通知员工重返班加西,随时准备恢复生产。奥地利已派代表团赴班加西,与反对派就恢复生产事宜进行磋商。法国的道达尔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以及德国的能源公司等都在积极行动。战后的利比亚百废待兴。据全国过渡委员会估算,重建需要2.5万亿美元。除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外,各项基础设施的重建必将成为各方争夺的一块“蛋糕”。 (本报维也纳8月28日电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