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鸡西8月27日电(记者朱伟光 特约记者张士英)“捍卫‘地球之肺’,捍卫‘生态之湖’,做好兴凯湖地质遗迹、湿地、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和水体污染防治。”日前,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众多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联合发出倡议,行动起来,共同保护兴凯湖,决不走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总面积2225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不多见的湖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上的最大界湖,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块湿地之一,是亚太候鸟迁徙大通道,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里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初步统计有高等植物691种,其中兴凯湖松、紫椴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0种;有脊椎动物360种,其中鱼类68种,翘嘴红鲌(兴凯湖大白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有鸟类238种,其中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
近年来,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开发缺少整体规划、渔业资源管理机制落后,使兴凯湖水质下降较快,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为了不重蹈英国泰晤士河、日本琵琶湖、我国太湖和滇池的覆辙,鸡西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打一场兴凯湖生态保护的攻坚战。对此,市委书记许兆君表示,今后在兴凯湖旅游区,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绝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兴凯湖的保护,生态恢复是基础,污染防治是前提,加强监管是核心,适度开发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