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8日 星期日

    深圳大运会:
    永久的文化遗产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8日 04版)

        青春飞扬的大运圣火已经熄灭,美轮美奂的大运村也于8月26日关闭;12000名运动员和技术官员在依依不舍中离开了深圳。然而,大运的激情仍在人们的心中涌动,大运精神将长久地造福深圳。

        深圳人的精神品格悄然提升

        大运后的“新深圳”,最让人动容的是市民的情怀与担当。

        大运会期间,不强制单双号限行,而是倡导“绿色出行”,让市民自愿申报停驶。数十万人自愿停驶、满城飘扬的绿飘带,让世人触摸到深圳人的敢于担当和热爱家园的情怀。同时也开创了社会管理的新模式,带来公共管理和公共文明的改善。大运期间,97公里的大运专用通道没有一个行人走在上面,让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也禁不住“对深圳市民充满了敬意”!

        127万志愿者在学校、企业、社区、公共场所服务,他们真诚的笑脸赢得了世界各国友人的高度赞赏,成为深圳街头一道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不少志愿者表示,此次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经历让他们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城市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

        开闭幕式上,不放烟花,不请明星,以大学生为主体,但青春、欢乐、友谊的氛围更加浓烈。

        首创运动会火炬虚拟传递与实体传递相结合、线上线下参与互动的新模式,覆盖了90%的中国各类高校,参与人数突破1000万人,经费却减少九成,节省了数千万元,而规模、影响扩大了数百倍。

        大运会的创新,将作为深圳最鲜明的城市品格,在深圳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成为驱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办赛事和惠民工程紧密结合,原先凌乱的“城中村”现在改造成了高档繁华的商业中心,旧建筑穿上了亮丽的欧式外衣;5条地铁线路同时开通,使深圳一举迎来“地铁时代”;市民切身感受到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畅了、城更美了,先前因施工带来的烦躁、牢骚和埋怨,现在全都化成了赞美和喜悦。这种“蝶变”使人们更加深深懂得:“以人为本,惠民为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执政者考虑问题处理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只有如此,建设和谐社会才有最牢固的基础。

        把社会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让平等、尊严、尊重真正融入市民生活,以立法的形式鼓励社会组织成长,符合行政上的国际惯例;加快“廉洁城市”建设,体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反腐败工作的坚定决心和态度,更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重大举措;加快“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型;以国际化城市为标杆,推进法治政府、公共服务性政府建设,更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

        诠释深圳个性,推进城市进步,加快融入国际化……因为大运,这一笔笔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让深圳更成熟了,更进步了!

        深圳实现与世界零距离

        31年前,深圳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特区之窗”,以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忐忑心情,尝试着吸取外部世界的经验和智慧,以探索走出一条发展壮大自身的道路。

        31年后,深圳大运会在独具创意的“春茧”——深圳湾体育中心,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宽达110米的大“门”,以表达自己敞开怀抱,接纳四海宾朋、五洲学子到来的友谊与热情。

        如果说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那么国际化就是深圳的“眼”。深圳特区创立到现在,各项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的灵感,大多来自国际化镜面的“观照”。大运会之后,深圳的眼睛将更加明亮。

        国际体育记者协会主席吉安尼·梅罗告诉记者:“我在这期国际体育记者协会杂志封面上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在世界地图上,特别标注出深圳这座城市。我在给青年记者讲授新闻报道角度时特别提到,要将深圳放在世界地图上,而不只是单纯报道一个比赛本身。”

        同样,在深圳人的眼里,深圳大运会绝不仅仅是深圳建市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综合性国际赛事,更是深圳走向国际化的一个良好平台,是实现国际化梦想最好的“成人礼”,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会。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去年5月,我们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但客观上深圳离这一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不是体现在“硬件”上,而是更多体现在“软件”上,特别是在城市的国际化氛围、国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深圳与世界先进城市差距还比较明显。

        大运会设立的国际化标杆,无疑为深圳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大机遇。

        大运会虽然只有短短12天,但深圳在家门口展开了有史以来最为成功、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城市营销:科技之城、创业之城、文化之城、滨海之城……“印象深圳”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深圳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形象。

        世界给了深圳一次机会,深圳必还世界一个惊喜。

        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12000人的参赛阵容,3000多名媒体记者,数万名世界各地的年轻人聚集深圳,期间举办的全球青年联欢节、世界大学生沙滩音乐节和中欧青年论坛等多场主题活动,都充分说明了这个盛会已经远远超越体育本身,成为一场多元的文化交流互动大会。

        这一刻,深圳在世界观众面前尽情挥洒自己的情怀;这一刻,世界又重新发现了这座南中国年轻的城市;这一刻,成为深圳迈向国际化城市的新的里程碑。(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深圳8月27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