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6日 星期五

    仰望星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6日 13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

        西部大漠的夜空是宁静而美好的,高远的天幕上银河系横贯南北,星光灿烂。每当仰望这茫茫星空,我便会联想起奋战在这里的航天发射官兵们。

        他们不因战争而来,却因战争而在;他们不因硝烟而退,却因硝烟而勇;他们不奢求什么,却期望世界永久和平。岁月催人老,逝者如斯夫。他们中的一些佼佼者或者成为了将军,或者成为了专家,但更多的人却是默默耕耘在这片土地上,有的甚至把终生理想都播种在这里,却一辈子不为外界所闻。对他们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曾经畅快热烈地燃烧过!曾经激情澎湃地奋斗过!曾经活力四射地追求过!是信仰召唤着永恒的执著,是激情鼓荡着不倦的拼搏,是岁月见证了燃烧的天光地火……

        我曾在这支英雄的部队——发射测试站工作了27年,当过4年站长,可以说,是从这支部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是我国组建最早、任务最重、环境最苦的一支航天发射试验部队。当年,他们从朝鲜战场上风尘仆仆地走来,会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批大学生和热血青年,扎根在这里,战斗在这里,与大漠为伴,与朔风为伍,为了共和国的尊严穷其一生、无怨无悔,有的甚至倒在了飞天征途的路上。无须询问他们生的经历和死的过程,勇敢地面对牺牲、坦然地面对得失,正是一代代发射官兵一直高喊着的誓言。这铮铮誓言,化作了巨龙腾空时的雷与火,轰鸣着,燃烧着;化作了祁连山涓涓而下的弱水,奔涌着,翻滚着……

        少壮从军朱颜改,往事知多少!无论岁月流逝多么久远,那曾经在发射架旁播下的绿色誓言,那每次发射成功时欢呼雀跃的情景,那每次攻克难关时如释重负的愉悦,那徘徊于座座墓碑前发出的无限感喟,都让人抹之不掉,藏之既久,挥之不去。

        站在神舟腾飞的地方,距发射架10公里远的东风革命烈士纪念碑依稀可见。那里长眠着600多位英灵。每当人们阅读着这一个个生命的案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这里,凡是有胡杨树生长的地方,就会有生命的流淌。胡杨,用一千年的生命,望一千年的远方,搏一千年的坚强。这一群拓荒天宇的人们,就像一棵棵挺拔的胡杨,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为戈壁、为大漠、为养育他的人民,献上了生命中最辉煌的苍翠。戈壁的胡杨,用它的绿色点燃了生命之火;航天发射将士用自己的生命之光,染绿了黄沙,照亮了中华民族探索星空的漫漫路程。

        2500年前,一位峨冠博带的行吟者,面对苍穹,四字一句,连发二百多个提问,表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对自然探索和社会关怀的开拓精神与宏大气魄。这,就是爱国诗人屈原书写的不朽长诗《天问》。回想起从建国初期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载人航天,我们不禁感慨,这种探索征服星空的壮美奇迹,既是人类智慧的科技高峰,又是社会文明的系统工程;既是现代国家的领军文化,更是时代精神的灵魂范式。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古代文明的子孙正在用自己的非凡努力,代“天”作答,书写中华民族复兴的史诗《天答》!

        古希腊“七贤”之一泰勒斯有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仰望天空”其实就是审视个人在国家与历史中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就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以航天发射为己任的大漠官兵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汗水、碧血乃至生命,为共和国的大国地位奠定了一块块基石,为我们高筑起综合实力的站台,让我们离星空更近、看得更清,也让中华民族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漠问天》一书序,节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