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4日 星期三

    鹤痴王高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4日 06版)
    王高祥在给孩子们上课。本报通讯员 陈兴华摄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学老师成为黑颈鹤研究的专家,王高祥在众多乡村教师中绝对是第一人。虽然学校已经放暑假,但被借调在乡里工作的王高祥依然忙碌着,同时为了今年又将飞来越冬的黑颈鹤,他也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1993年,从师范毕业后工作3年的王高祥来到了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李家湾村小学任教。李家湾村位于大桥乡跃进水库旁。在当时,下课后的学校里常常只剩他一个人。为了排解寂寞,他就到野地里散步。就是这个时候,他和黑颈鹤不期而遇。每相遇一次,他对这种美丽的鸟儿就多了一分喜爱。于是,他从宿舍拿起了自己那台许久没有碰过的“长城”牌相机,开始对着黑颈鹤进行拍摄。从此,王高祥和黑颈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拿起相机给鹤拍照到爱鹤护鹤,在别人眼里,他成了“鹤痴”。

        通过研究有关资料,王高祥了解到,黑颈鹤分布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生长在高原的鹤类,为中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然而由于人类的侵扰、沼泽地的减少,不法分子的猎杀,黑颈鹤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

        王高祥意识到:爱鸟护鸟要从娃娃抓起,自己的三尺讲台其实就是宣传保护黑颈鹤最好的阵地。在学校的鼎力支持下,他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开设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讲座,带领学生出黑板报、开展征文比赛,并在校园里办起了以黑颈鹤为主题的鸟类图片展。通过王高祥拍摄的一幅幅照片,学生们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黑颈鹤、更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家乡。2001年,王高祥组织学校老师和学生成立了以“根与芽”项目为指导的“鹤舞高原”爱鸟兴趣小组,利用兴趣课程和课余时间开展环保活动。他和老师们一起,给学生讲解关于鹤、关于鸟的各种知识,带领学生去野外观察鸟类的体貌特征和生活习性,不断激发这些农村孩子对环境、对家乡的热爱。

        为了给黑颈鹤储备过冬的粮食,在玉米、土豆收获的季节,王高祥经常带着学生到田间地头去捡拾农民遗落下的庄稼,等到冬季来临,便投放给难以觅食的黑颈鹤。捡拾的粮食不够黑颈鹤越冬,王高祥就自己掏钱买粮喂鹤。据他粗略统计,这些年,自己为黑颈鹤投放粮食差不多有2500公斤。

        发端于李家湾村小学的爱鸟护鸟兴趣小组,现已扩展到大桥乡黑颈鹤栖息地核心区——跃进水库周边的9所学校。乡中心学校校长张洪说,通过开展爱鸟护鸟活动,学生们更爱自己的家乡了,他们为自己家乡的美丽感到骄傲和自豪。

        2003年,王高祥个人借贷6万余元,在自己家里创办了公益性质的“鹤舞高原”爱鸟护鹤宣传馆,展示家乡的黑颈鹤及其他水鸟图片100余幅,文字资料数千字,自己担当义务讲解员。

        为了更好地研究黑颈鹤,王高祥还到四川、甘肃、西藏等地,徒步2万多公里,卧冰踏雪180余天,跟踪、观察和保护黑颈鹤。为了记录黑颈鹤及其他水禽的生态资料,他省吃俭用,投入资金达5万余元自行设计或购买设备,积累生态底片2万余帧,考察日记5万余字,其中还记录了云南首次发现的4种珍稀鸟类。2003年,由王高祥主持的“在校青少年环保教育及水禽自然保护”活动获“福特汽车环保奖”提名。(本报记者 任维东 本报通讯员 陈兴华 杨云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