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4日 星期三

    养生与养心

    ——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心理疏导纪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4日 02版)

        中医历来重视人的心理活动,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的情志理论学说,成为现代养生应用与心理学本土化研究的知识宝库。总结学校近些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弘说,学校班子成员最深的体会是,“作为中医院校,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和文化氛围,中医情志养生的理论与实践,为学校创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内涵与思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夏季养心:

        2100学生畅想青春

        “没想到在离校的时刻还能认识一个校友,将我的大学记忆与他分享。”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小李说。

        毕业前夕,小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八颗牙齿晒太阳”校园交友活动。她用自己用过的物品做了一个礼物,将它亲手送给了一个陌生校友。

        “八颗牙齿晒太阳”,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的“四季养心·夏之青春的畅想”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中的一项活动。陈弘介绍说,根据五行理论,春与肝气相通,夏与心气相通,秋与肺气相通,冬与肾气相通,这些脏器之气会影响人的心理变化。湖南中医药大学按照这一理论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针对四季更替与五脏的关系及其对情志的影响,策划实施了“四季养心”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不久前结束的夏季养心项目,以“青春的畅想”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和青年教职工正确认识学习、工作、就业、恋爱等问题并习得有效的自助手段。全校21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不少是毕业生。

        今年秋季开学后,湖南中医药大学还将实施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的秋季养心项目,包括“幸福在身边”DV作品大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户外拓展活动等。

        音乐疗法:

        校园广播让一天美好

        湖南中医药大学还依据中医五音治疗原理,引入了“音乐疗法”。夏季,学校选择《喜洋洋》、《步步高》、《喜相逢》、《金色狂舞曲》、《轻骑兵进行曲》、《卡门序曲》等徵调旋律,通过校园广播播放。

        大一学生张辉告诉记者,自己高中寄宿时每天最烦的就是早晨的校园广播,“几乎就是一阵噪音,新的一天一点也不美好”。到湖南中医药大学读书后,才发现广播可以这么与众不同:每个季节的音乐风格不一样,一天不同时段音乐风格也不一样。“早晨被舒缓、绵延的曲子唤醒,像是睡到自然醒般心情舒畅;傍晚听到活泼、热烈的曲子,让人迅速消除一天的疲倦,投入晚自习当中。而且广播音乐多为中国民乐,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借助‘音乐疗法’,我们较好地实现了疏缓情绪、振奋精神、升华情操等目的。”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处一位老师说。

        朋辈咨询:

        有心事,找学长

        朋辈咨询,也是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人文关怀的一个“法宝”。“向知心朋友诉说,是青少年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的求助方式。”陈弘说,“设立新生心理健康同伴辅导员,成了我校大范围推广朋辈咨询的一项特色实践。”

        2007年以来,学校组织应用心理学专业高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的同伴辅导员。如今,“有心事,找学长”已经成为这个校园新生中十分流行的一句话。

        “短短几个月时间,我们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一位新生家长感慨地说,“现在,孩子每周都会准时打电话问候我们,叮嘱我们要照顾好自己。”(本报记者 王逸吟)

        【专家点评】

     高校须解答学生“心灵的困惑”

        当“郁闷”、“纠结”、“孤独”、“囧”这些词成了本该青春奔放、激情洋溢的大学生们的流行语、口头禅时,当我们不时听到高校出现学生自杀事件的消息时,大学生这个曾被视为“天之骄子”的群体的思想、心理状况不能不引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的深深忧虑。学业的困扰、社交的恐惧、就业的压力,今天的大学生已经基本褪去了曾有的光环,但作为“90后”,大多数成长于顺境之中的他们显然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在各种压力之下无所适从。“传道”、“授业”之外,如何“解惑”,特别是解答学生“心灵的困惑”,成为高校教师面对大学生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湖南中医药大学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高校能够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利用自己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进行一系列方法创新,并且开展有针对性、持续性的心理疏导,解决学生实时实地存在的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其做法值得借鉴。

        史春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