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一个都不能少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运行见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06版)
    贾登辉在遵义县教育局的助学贷款办公点等候女儿
    本报记者 刘茜摄

        高考招生已经结束,收拾行囊,新生准备入学报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总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却品学兼优的学子牵动着我们的心,更牵动着教育工作者的心。令人欣慰的是,国家自1999年起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到2007年已经建立并完善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个都不能少——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成为政府庄严的承诺。

        今年,资助政策运行得怎样?记者日前深入位于贵州省大山深处的革命老区,所见所闻,感触颇深。

        这是个周末的早晨,遵义县位于南白镇的县教育局门口,等待信用助学贷款的新大学生早早地排起了长队。

        人群中,69岁的贾登辉有点显眼:背微驮,蓄白须,穿蓝布褂,身边放着竹背篓……既不是新生,做父母,年纪又偏大。细问下,贾登辉写满骄傲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腼腆:“我结婚26年才生第一个娃……但娃争气呀,大姑娘考上长春中医药大学,小小子今年也考上西南大学的三本啦!我今天是来陪我姑娘办贷款的。”一边说,他一边指向正在排队等候的一个扎着马尾的姑娘,姑娘冲记者笑笑示好。

        “清早就从家出来啦,从石板镇到这有40多里的山路……我们一早就到了。”贾登辉普通话不流利,但很健谈,对记者有问必答。

        “家里经济状况怎么样?”

        “不行,一共就4亩多地,一年家里也就4000多块钱的收入,主要靠养猪。”

        “知道一年的学费是多少?担心过付不起学费吗?”

        “学费5000多元一年,娃刚刚接到学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也犯愁。后来村里的人说,学费国家给贷款,一打听,这是真的!”

        谈话间,贾登辉的女儿贾云霞排到了工作人员面前。遵义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一边认真地审核材料,一边给贾云霞吃着“定心丸”:“放心吧,半个小时就能审核完,然后提交给银行。5天内银行就把钱打到学校为你申请的银行卡里,你的学费和生活费就都不用愁啦……”

        “这个可能不行……”坐在旁边帮助复查材料的工作人员发现共同借款人是贾登辉,拒绝了申请:“按规定,共同贷款人的年龄应该在25周岁—60周岁。”这一下,急的贾云霞差点哭了出来。

        看到女儿办理贷款受阻,贾登辉扔下了背篓,连忙凑上前。问清情况后,他为难地做了个决定:“要不你去上学吧,不让你弟上了,反正他没你考得好,让他打工供你。”说着话,贾登辉的眼睛也蒙上了泪水。

        “那不行……要不让弟弟去吧,您和妈妈年纪都大,本来我走那么远也不放心。”姑娘离开了办理台,放声哭了起来。

        姑娘的哭声引来了遵义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晓灵,他仔细看过贾云霞提供的材料后告诉记者:“像贾云霞的这种情况,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我们尽量与银行方协调。”

        记者找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放贷方——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该行工作人员介绍:贵州籍贫困学生考入大学,可凭录取通知书到考生户口所在地的县教育局资助中心申请,然后凭借款合同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

        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初审,金融机构负责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必须有共同贷款人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借款学生能收到通知,保障以后贷款的还贷。罗云霞如果能够找到其他亲戚、老师作为她的共同贷款人,银行方能予以批贷。

        在离开遵义县返回贵阳的车上,记者收到这样一条手机短信:“我是贵州省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忆江,贾云霞和她弟弟的学费问题,我们正在努力,一定能解决的,放心。欢迎来电了解情况。”

        记者从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已有656.19万人获得总金额为615.52亿元的助学贷款。“一个都不能少”不只是一个希望,更是大家努力的目标。这次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各个部门的努力,当然,也期待着真的一个都不能少的结果。(本报记者 刘 茜)

        ■链接

        资助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全国在校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5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全国高校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生每年3000元,占20%的比例;国家助学贷款,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资金,由国家财政为学生在校期间全部贴息,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帮助他们交纳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此外,还有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