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国家京剧院五年百余场演出送高校

    京剧进高校觅知音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05版)

        国家京剧院日前开始了2011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在前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国家京剧院的3个演出团、近200名演员、演奏员和舞美人员,已经走进十几所高校,带去了《红娘》、《望江亭》等十多出传统名剧,让近4万名大学生初步领略到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据统计,从2006年起,按照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推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部署,截至目前,国家京剧院已经到过全国各地近百所高校,演出场次多达150场,观众有23万人次之多。

        一出《红娘》久演不衰

        今年上半年,国家京剧院副院长于魁智所带的一团到厦门大学、汕头大学等地演出,在前后8场演出中,一出传统名剧《红娘》占到了4场之多。去之前,于魁智就担忧,这样一出情节不甚复杂,剧情也广为人知的京剧,大学生们看得下去吗?

        哪知道,几场《红娘》的演出,场场火爆:大幕拉开,演员登场,已经是掌声雷动,每场的观众多达三四千人,还有不少学生在剧场的过道、后边站着观看。整场演出持续两个多小时,直到谢幕,也很少有人起身退场,那种专注和痴迷,让人有觅得知音的欣慰。

        对此,于魁智介绍说,高雅艺术进校园,一定要让大学生感受到京剧这一优秀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这出《红娘》故事家喻户晓,念白唱词也通俗易懂,哪演哪红,这些年在几十所高校演了几十场,真是广受欢迎,久演不衰。

        据了解,近年来教育部的问卷调查中,对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持“非常欢迎”态度的大学生已经占到90%以上。

        名家亮相、名剧登台、名段传唱

        厦门大学一个能容纳4000多名观众的剧场里,国家京剧院一团的一场《红色经典传统名段演唱会》,大获成功,备受赞誉。演出之前,很多学生已经聚集在剧场的门口,等着入场;散场之后,很多学生也是久久不愿离去,要等着和演员照个相。

        为啥不懂京剧的学生会有如此高涨的热情?厦门大学负责接待此次京剧演出的青年志愿者李洋、陈露、张晨等人分析说,一是演员有于魁智、李胜素这两位知名艺术家,现在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二是这场演唱会的很多唱段“似曾相识,不觉得难懂,听着很过瘾”。

        事实上,国家京剧院除了一团这次远赴福建、广东高校的8场演出,还有二团、三团走进吉林、河北高校的7场演出,京剧演员、京剧演出在大学校园里所受到的欢迎程度、所引起的热烈反响令人欣慰;而演出中名家亮相、名剧登台、名段传唱,交相辉映,更引起了热烈反响。

        对此,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力文说道,学生们不仅要有现代意识,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以京剧为代表的高雅艺术进高校,给学生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此,厦门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袁雅琴说:“近年来所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今日校园文化建设上带来难以估量的动力和影响。国家京剧院的现场演出,很多大学生还是第一次看到,传统艺术和现代时尚有机对接,引发了学生对于文化的很多思考。”

        厦门集美大学学生处处长陈志兵则表示,“演出恰逢其时,众望所归。”他也建议:“现在看来,对学校来说,一个学年只有一次高雅艺术进校园,还是显得少了,能否在一个学年有两次活动?”

        国家京剧院院长宋官林表示,作为文化部直属院团,国家京剧院要在贯彻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进一步发挥作用,“要本着对学校教育、对社会发展、对国家文化战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演员阵容、剧目编排上,力求尽善尽美,创新发展,不辱使命”。(本报通讯员 杨连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