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让孩子从正常渠道得到正常的性知识

    作者:吴 铭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03版)

        上周,北京市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教材《成长的脚步》公布。教材首次加入了性和生殖的内容,而且加入了图画解说,导致一些家长忧心忡忡。

        应当承认,性观念、性行为、涉性文学描写及其视听产品制作,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只是敏感度不一样而已。虽然中国古已有“食色性也”之说,但是,像谈论主食蔬菜那样谈论性话题,别说中国没有,就是在那些性观念相对开放的国家和民族中也不存在。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的存在。

        但是,从社会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思想解放的进程,确是伴随着两性关系的“去昧化”。对人类个体而言,“去昧”有时间和度的问题。时间掌握不好、度把握不住,就有可能走向“去昧”的反面。总体而言,人类思维成熟程度滞后于身体成熟程度。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身体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这就加大了身体与思维成熟程度的不同步。然而,这恰恰构成了要把性教育时间适当提前的原因,而不是把性教育时间推迟的理由。

        这里所谓“提前”,就是在小学生开始身体发育,有了正常的性意识之时,及时地对被神秘化了的生理现象作出适合其思维成熟程度的“合理”解释。在性意识萌发阶段,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建立某种程度上的“禁忌”。在思维与身体成熟不同步,以致思维抵制不了诱惑、控制不了欲望、指挥不了身体的阶段,让“禁忌”成为理性和责任的替代品,是不得已之下的优先之选。

        不过,此所谓“禁忌”,不是把性“蒙昧化”。性教育教材,不能今天“加昧”,明天“去昧”,由此造成学生扭曲、混乱和不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随着学生思维的成熟和理性的增加,学生阶段的性教育逐渐渗透进情感因素和责任意识,最终结合婚姻家庭以及幸福观念的塑造,形成完整的两性意识和观念。

        由此,不是性教育教材的图画多了,而是相应的解释说明少了,或者说是解释说明得不够到位。小学生坐在公开的课堂中接受性知识教育,即使所教授的内容不那么恰当,也比一个人或几个人在神秘的状态下,偷偷摸摸、似懂非懂从各式媒介中接触到非用于性教育的“性教材”要好得多。建立“禁忌”也好,强化情感、责任、幸福意识和观念也罢,公开磊落地讲解性知识和性观念,是把性话题“去昧”的正当形式。

        性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第一时间,从正常渠道得到正常的性知识内容。

        (详细报道见今日5版《性,要怎么说出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