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大运赛场上的“风语者”,能与各国运动员悄言微语;
他们是贴身的“文化大使”,不仅向外国友人传递了中国青年人的友谊和热情,同时也传播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他们的确很年轻,但别小看了他们。他们每人都掌握了两门以上外语,通晓赛会外事、外国宗教、新闻宣传、安全防范、医疗卫生、接待礼仪、心理疏导等知识;
他们就是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活跃着的小语种志愿者。他们只有501人,只是大运会127.6万名志愿者中极少数的一部分,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岗位主要分为随员陪同外国贵宾、随团陪同外国代表团、场馆小语种服务、交通服务呼叫中心与志愿者服务热线接听四大类。他们直接面向大运会官方人员、运动员、教练员、随行官员以及外籍观众提供志愿服务,协助各业务口志愿者与外籍人士进行沟通交流。
他们来自广东小语种专业较为集中的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经过广东团省委组织的层层选拔而产生,大部分有过亚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为大运会提供包括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和阿拉伯语七个语种在内的语言服务。他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真诚的微笑出征大运,以专业技能服务大运,以志愿服务精神感动大运,演绎了“小语种”的大精彩。
“小翻译,灭火器,哪里需要哪里去”
“小翻译,灭火器,哪里需要哪里去。”这句顺口溜在小语种志愿者中广为流传。他们笑称自己是“灭火器”,随时待命,随叫随到,“不一定时时要用,但关键时刻就能派上用场”。外事翻译本就要求严谨细致,出不得差错,而他们还要在外事翻译中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任务,面对限时翻译、限时解决的压力,这批志愿者中的“狙击手”、“战斗机”也因此而练就了一身“临危受命”、“临危不惧”的本领,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从容“灭火”的“淡定姐”、“淡定哥”。
8月15日,对于B5-6中队的陈闪梅来说,是紧张而又意义非凡的一天。这一天里,她在深圳体育馆内完成了一连串的紧急任务。
15日中午,刚吃完午饭的她,接到了裁判长的一项临时紧急任务:下午开赛前翻译完全部日本运动员的资料。翻译日本人士的名字与一般的翻译不同,有许多用字需要格外注意,特别是汉字的拼写。陈闪梅在迅速完成翻译后,还腾出时间登录日本网站查找相关运动员的官方资料,最后还跑遍所有运动员休息室,找到日本随队官员向他们一一核实。在确认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后,陈闪梅又协助裁判长将运动员信息录入电脑,感动得裁判长拍着她的肩膀不住地称赞:“小女孩,干得不错!”
陈闪梅刚舒一口气,来到媒体运行混合区为中日记者提供日语翻译服务时,又接到一项紧急任务:立即到颁奖仪式办公室为日本队员解说颁奖仪式运动员须知。陈闪梅心中一惊,十来分钟后就要颁奖,而她并不太清楚具体流程,更别说要在几分钟内把从未见过的中文版运动员须知翻译成日文,向运动员讲清楚。但她还是定下神来,快速浏览并问明流程和要求后,以最简洁流畅的话语向日本队员进行了解说。颁奖仪式后,日本队运动员主动在混乱的人群中找到了陈闪梅,要求与她合影,感谢她的及时相助。
“小语种,大作用”
8月11日,B5-3中队的小语种志愿者吴昊负责接待前来场馆训练的日本男排。虽然吴昊已就接待工作做了许多准备,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日本队提前到达场馆后没有按惯例先到休息室整理,而是一下车就直奔训练场地,此时,俄罗斯男排仍在进行训练。虽然日本队看到场内俄罗斯队仍在训练就退到观众席等待,但俄罗斯队认为日本队的突然闯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训练,要求场馆负责人作出解释并补偿他们训练时间。一边是俄罗斯男排运动员情绪激动,带着怒气讲着俄语;一边是日本队运动员不明就里,着急等待使用场地;一时间现场气氛骤然紧张。场馆负责人又听不懂日语和俄语,现场协调的任务只能落到小语种志愿者的身上。面对这些身材高大充满怒气的排球运动员,吴昊不免有些发怵,但最终还是在剑拔弩张中迎了上去,开口积极协调。他先将日本男排请到休息室稍作等候,另一方面和俄语志愿者安抚俄罗斯运动员情绪,一句俄语版的“化干戈为玉帛”让现场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经过“语言按摩师”的一轮沟通协调,俄罗斯队同意按时离开场地,日本队也得以顺利开始训练。事后,日本队负责官员向场馆负责人不住地赞扬小语种志愿者,认为他们遇事不慌张,解决问题有效率,展示了超越于他们年龄阶段的成熟与机智。(本报记者 易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