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不办事,办事没有钱”、“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夫妻站”、“父子所”……这些曾是乡镇机构改革前现实状况的真实反映。如今,这种情景正逐渐改变。
为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之一,2004年3月,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率先在黑龙江、吉林、安徽等省“破冰试水”。历经近5年的试点扩大、逐步深化,200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推开。
截至目前,全国已进行改革的乡镇达33524个,占乡镇总数的97.7%。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探索精干高效体制
解决“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改革前,乡镇机构“以费养人”现象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农业税取消后,如果相关方面的改革不及时跟进,各种乱收费现象会“死灰复燃”,农村税费改革将前功尽弃。
为此,各地通过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和乡镇工作特点、精干高效的乡镇组织模式和行政体制,大力优化机构设置和精简人员,不断提升政府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保证了农村税费改革和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
江苏省合理设置机构,探索实行党政机构“大办制”,设置5个左右的综合办公室或设置有限职位,做到“一室多牌、一人多岗、一岗多职”。2006年,山西省长治市抓住全市乡镇党委换届的有利时机,对改革分流出来的乡镇干部,通过提前离岗、提前退休、到基层任职、辞职自谋职业、到企业任职挂职等多途径的安置,使他们分得顺利、下得稳妥、转得合理、退得安心。
2005年,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严把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人关,杜绝乡镇超编进人、违反规定程序进人、已清退超编人员“回流”反弹及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现象的发生。乡镇实有人员由改革前的3484人精简为1577人,分流1907人,乡镇党政领导职数由改革前的13-16名统一精简为9名。
中央编办综合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与改革前相比,全国乡镇事业编制精简39.3万人,在职人员大约减少102.6万人,有效防止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现象的出现。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推动“管理”向“服务”转型
广西田阳县新民村的老党员李仕宽说:“自从有了‘农事村办’,以前我们跑上跑下找不到人、办不成的事情,现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通过‘农事村办’服务站办成了。”
李仕宽说的“农事村办”,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仅是全国乡镇机构改革中提高为民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然而在这之前,农业税取消,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乡镇“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很多干部感到茫然,社会上甚至一度出现了“淡化”、“弱化”、“虚化”乡镇的倾向。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的要求,为改革指明了方向。各地在改革中明确新形势下乡镇的功能定位,并形成共识,成为中央指导乡镇机构改革的政策核心,通过地方改革实践,推动乡镇政权顺利转型。
广东省云安县结合各乡实际情况,将所辖63个乡镇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三类功能区,按照功能区确定乡镇职能,配套建立“不以GDP大小论英雄,只以功能发挥好坏论成败”的政绩考核机制,使基层干部从招商引资的业务员向为民服务的公务员回归;福建省创新服务载体,创建“三农服务网”,帮助广大农民方便快捷地了解市场信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从“百姓找我办事”到“我为百姓办事”,确保为全镇人民提供高效、便捷、透明的便民服务。
改革后,“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服务热线等便民服务措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许多地方将审批、服务、咨询事项集中统一到服务大厅办理,还专门印制便民服务卡,大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办事。
改革事业站所管理体制 加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乡镇事业站所是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有些站所“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无法为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改革乡镇事业站所成为本次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推开之后,事业站所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各地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积极推进乡镇事业站所改革。
海南省把原设立的文化、广播、农机、农技等十多家事业站所整合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农业服务中心,将分散的人员、资金、设备进行统一优化配置,提高了为农服务能力;河北省藁城市岗上镇在全市率先建成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将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民政、司法、土地、信访、计生、户籍等职能部门,统一进驻中心办公,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同时制定节假日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工作制度,真正实现了群众、企业、社会三满意。
有的地方制定政策引导乡镇事业站所面向市场转换机制,将事业站所逐步转制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而山东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多方参与、优化组合”的思路,建立3.8万个不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解决了政府部门管不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问题。
乡村干部是增强乡镇党委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巩固农村政权的重要力量。各地积极推行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改革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加强干部培训。吉林省敦化市将涉及乡镇的所有事项全部上墙公示;安徽等地组织农民代表、村组干部参与考核工作;浙江省庆元县提出“培养技能型干部,建设技能型政府”,组织对全体乡镇干部进行技能培训。
通过改革,提高了乡镇干部队伍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扭转了以往“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状况,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切实加强和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本报记者 李 可 本报通讯员 王昊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