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质疑下,深陷“豆浆门”的肯德基终于于日前在其官网发布致消费者的公开信,就旗下醇豆浆并非现磨问题向消费者致歉,并表示将在全国所有餐厅公告栏内明确告知豆浆的冲泡工艺。
肯德基此前曾就“豆浆门”回应称其使用豆浆粉勾兑是源于“传统的现磨工艺无法满足全国三千家店对品质划一及食品安全的要求,而市面一般出售的豆浆粉工艺简单,口味达不到要求”。这一回答让肯德基的诚信品质备受考验。
实际上,陷入诚信舆论漩涡的并非肯德基一家,近期就先后有味千拉面“骨汤门”、达芬奇“洋家具”等事件引来社会质疑声不断,早前,更有“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影响我国经济正常运行的事件相继发生。以上种种,让企业经营者的诚信品质广受拷问。
中国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市场经济本身是诚信经济,每个人也都知道讲诚信的重要性,为何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事情还会屡屡发生,诚信问题何以会成为当今社会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呢?诚信自觉真有如此难吗?
事实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中,从来不乏诚信思想资源。从儒家到墨家,诚信是备受古人推崇的良言箴规,是诸子百家共举的道德标准。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中已出现关于诚信的记载,如《书·康王》中有“信用昭昭明于天下”,《周书》中有“允哉允哉,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等等。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相互驳难,却一致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形成了“驳难下的趋同”这一奇特的文化现象。在《论语》中,“信”字就出现了38次,可见儒家对诚信的重视程度。此后,诚信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优良传统,内化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特质。
市场经济某种意义上是诚信经济,已是被广泛接受的观念。诚信是人们利益追求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行为就是契约行为,诚信是市场契约的基础。契约要能生效,义务得以履行,必须以诚信为前提条件。一旦离开了诚信,契约就失去其本义,甚至沦为作恶的工具,市场经济也就难以维系。不讲诚信经营,违背诚信原则,商业就是欺诈的代名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知道讲诚信的重要性。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振,国无信不兴。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都必须出于诚信、维护诚信,构建“诚信社会”是一项非常必要和紧迫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朴素简单的道理,但落实起来并非易事。许多人呼唤诚信、推崇诚信,往往是要求别人对自己诚信,而自己则经常不讲诚信,随便毁信弃约。诚信作为一种要求是相互的,不能只拿来要求别人,这就要你诚信我也诚信,大家都来诚信。
毋庸讳言,我国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诚信危机。各种机构组织、大众传播媒介、商业产品、瓜果蔬菜等,让我们真正信得过的,放心使用的,似乎越来越少。这样的诚信危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的风气,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阶段出现的所有的社会问题,或多或少都与诚信有关。
为何社会上不讲诚信的事情屡屡发生?诚信自觉难以形成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探究其深层机理不难发现,社会上诚信自觉难以形成和诚信缺失大量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失信的制度约束刚性不够,不讲诚信的社会成本过低,全社会尚未完全真正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诚信机制和诚信氛围。正是在这种制度约束不力和诚信机制缺乏的现实环境下,一些经营者“见利忘义”,肆无忌惮,不讲经营伦理,毫无道德底线,以至欺诈违约、弄虚作假等行为屡有发生,更有甚者,为了单位或个人私利,不惜出卖道德良心,屡屡突破道德和法律的红线,罔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制假贩假、违法生产等行为盛行。
当然,我们更应认识到,诚信自觉的形成除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诚信主体个人诚信素养的培育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的诚信问题,还得从教育方面入手,将诚信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实施。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党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早在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中,“明礼诚信”放在了重要位置。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坚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再次强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诚信自觉的培育和诚信教育的加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让每一个公民都成为诚实守信的自觉遵循者和主动实践者,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正如火如荼的时下,有了党中央的强有力领导,有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有了每一社会个体的主动践行,诚信自觉必将成为每个人内心的道德律令和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