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9日 星期五

    湖南文理学院:

    桃花源畔造人才磁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9日 06版)

        40名博士,3个月时间,1500万高层次人才引进投入。

        对于湖南文理学院这样一所地处中部三线城市的一般本科院校来说,这是一串让人惊诧而又钦羡的数字。

        截至今年7月9日,短短3个月内,已有来自国内外30余所名校的40名博士纷纷走进湖南文理学院的大门。这40名博士中既有锋芒初露、受到财政部专项支持的海归新秀,也有在复旦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名校工作、事业如日中天的学术骨干,更有高精专透的教授博士“双高”人才……

        这所坐落在“桃花源里的城市”的普通高等院校,正吸引着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涌入。该校校长魏饴告诉记者,“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校以才强。高层次人才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灵魂,还是‘申硕’的基础。”

        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狠抓学科内涵建设,明确提出“提质转型、强本争硕”奋斗目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人才磁场效应正在形成,高层次人才正在迅速集聚。

        令人咋舌的大团队集聚

        今年3月,该校为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对高层人才引进办法予以重新修订,将高层人才分为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博士四个层次,根据不同情况从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两个方面予以鼓励,高者可达300万、少者也可达25万元鼓励金。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里能够提供给我施展拳脚的舞台,能够让我相对自由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李长生,这个几月前还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站的专家,是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以来所引进的第一个海归博士。“经济条件并非最主要的,关键是在这片土地上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舞台。”李长生如是道。

        “文理学院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可能不是最好的,但这里的领导很重视人才,这里的老师很尊重人才,这里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是在支持和服务人才!”原徐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点带头人、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杨安华博士也是因此而来到文理学院的,而且是偕同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专家妻子张伟一同来到该校。

        当然,湖南文理学院的人才磁场效应,不单纯是人才数量的简单增加,更重要的是教学科研大团队的迅速集聚,不同学科方向的学术创新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形成。

        据了解,该校已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湖南省高校学术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学科4个等。其中,湖南省高校学术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就是学校首批引进的素有“珍珠大王”之称、兼任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的杨品红教授,在他的周围,聚集了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20多名教授和博士,他们沿着同一学科方向,相互协作,集体攻关。这个大团队主攻的“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海归博士李长生正带头组建“微纳米电子材料及器件计算”的研究团队,搭建一个微纳米电子材料及器件模拟计算学科基地平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杨安华博士,先后主持获得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国内管理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根据他的计划,将组建“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整合学校资源,重点开展跨界危机管理与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究,五年之内能将该中心建成省内外一流的危机管理研究和培训机构。

        外引加内培,湖南文理学院专任教师队伍硕博比、高职比迅速提高。全校现有教授116人,副教授320人,专任教师高职比6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3人,专任教师队伍硕博比达到60%,其中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所支撑的一级学科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的教学研究队伍博士比均达50%以上,正高职称比达17.8%。

        令人向往的大平台打造

        迅速集聚的不同学科方向的大团队,为该校的学科基地平台建设提供了生力军,学科基地平台得以稳步提升与优化。

        据记者了解,该校已拥有“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培训基地”、“科技部、教育部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等4个国家级平台;拥有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域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农村居民社会化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集成与光学制造技术实验室、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生物基础课实验室、省级示范实验室——电气信息基础实验室等8个省级平台。

        这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科基地平台,大多是由近年来引进的“双高”人才组成的大团队领衔打造的。如国家级平台“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培训基地”,就是依托“现代机构学及CAD研究团队”来打造的。该团队在进行项目基础研究的同时,走出书斋,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研究,他们采用自有技术和模块化的现代设计方法,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功能钻孔设备凿岩机,该产品在整体技术上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有极强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专业技术人才把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真金白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走出书斋,方能放眼于天地。2008年,学校与常德市人民政府签订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与常德两家上市公司、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健米业和大湖水殖联合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对于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淡水水产养殖及加工等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与中联重科、华南光电等中央在常企业联合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出台一系列激励教师创新创业管理办法,极大地带动了校企合作一体化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令人艳羡的大成果涌现

        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以及由其打造的学科基地平台,还锻炼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教学与学术研究成果。

        据记者了解,近5年来,该校教师先后主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7项,仅2011年就主持获得8项;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项目6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与教学奖励22项;获得授权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发表科研论文4355篇,其中被SCI、EI、TSTP、CSSCI等国际国内权威检索刊物检索、收录、转载、复印715篇;出版学术著作和主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84部。

        “校企对接、产学结合模式既能让高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一种双赢。”作为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先行者,教授、博士文会军如是说。学校长期为地方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小分队,2008年、2010年被湖南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评为“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而“鳝鱼博士”、“扁豆教授”、“野猪专家”等一大批专家、教授也都是这样走出来的。

        主要由该校生科院专家领衔的“水生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团队,依托自己打造的“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这个平台,近5年来团队成员主持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获得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金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又如该校机械学院罗佑新教授领衔的“现代机构学及CAD研究”团队,先后主持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研究,完成了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等多个省部级项目,申请了20多项国家专利。此外,该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英美文学博士李海军,近3年内,就在外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主编教材4部,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

        此外,其他各学科团队通过与常德两家上市公司、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健米业和大湖水殖联合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对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淡水水产养殖及加工等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与中联重科、华南光电等中央在常企业联合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取得明显成效。近5年来,学校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签订委托科研课题100余项,进校研究经费达到5000万元;转让学术成果40多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6亿元。

        事实证明,湖南文理学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形成的磁场效应已经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磁场效应,将会在不远的将来为学校的快速腾飞提供恒久的动力。

        本报记者 曹建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