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9日 星期五

    辟谣何以屡遭质疑

    作者:伍立杨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9日 02版)

        新闻事件:

        “辟谣”成为网络最热词。民众面对外界信息的第一反应,是选择了一种“不信任”的姿态。

        笔记观点:

        空喊诚信回归于事无补,还需社会机制、话语、契约精神的遂行来加以扭转,使诚信病变的溃疡减少到最低限度。

        近日,“辟谣”成为网络热词中的最热词:国税总局称47号公告为伪造但辟谣遭质疑,味千拉面、肯德基、麦当劳等品牌的食品质量问题及诚信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民众面对外界信息的第一反应,是选择了一种“不信任”的姿态。诚信体系在一次次的撼动后软弱无力,诚信体系的恢复与再建立不应只涉及对已发之症的止痛,更有赖于对社会诚信体系肌理深处病因的探讨与反思。

        诚信是个老话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诚信的养成,当有传统和环境的作用。社会得以稳健或正常地运行,其要诀不是规章、法规的多量制定,而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诚信或曰信用的遂行。

        商业失却诚信,实为自绝后路;食品失却诚信,引发觖望恐慌;学术失却诚信,使得斯文扫地……在相当的社会空间,若问诚信在哪里,卑之无甚高论,仿佛濯濯童山,观之令人心悸。

        或以为大家都不讲诚信,则可以扯平。此说实在率尔不审。一旦道德基座掏空,人际之间的不信任,必然导致相互关系的剑拔弩张。事实正是如此,在恶劣的世态中,贤者、拙者、贤士、百姓患愤耿耿。世间良善,往往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在生存急剧摩擦竞争中束手无策,而不肖者、巧者、谄人、群小、贪婪者往往弹冠相庆,藐视一切基本游戏规则,其毫无顾忌的心态丝毫不加掩饰,官常不足守、国法不足畏,敛聚无度,致使不择手段的社会风气如雨季河道,随时看涨。

        诚信的颓然,出于社会上聪明人的侥幸心理,使诈作伪者,如鱼得水;独守诚信者,向隅忧心,如此情形堪忧。有人一意孤行,视诚信为愚笨,于是以为保有独得之秘,放手大干,以为尝到无尽的甜头,到头来大面积的溃疡蔓延,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又怎么可能得以例外保全呢?违天道,必无可能逃过天谴。任由他人承受浑浊的后果,自己独能超然局外,怡然享受,其实哪有这个道理?海明威说,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所有人敲响。

        诚信足,则肌体康健;诚信失,则病象横生。诚信是契约精神的运行,是数千年来人群生活的运转,是对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成员必须恪守的基本准则。契约精神一旦破坏,形成恶性循环,诚信缺失,尔虞我诈盛行。这种情形演变下去,已有征象表明,不堪设想。

        《说苑》里记载,战国时一个富翁持名剑、配宝玉拜访魏太子,问魏国有什么稀世珍宝,太子告诉他,彼处不以金玉器物为宝,上上下下的诚信和信用就是至宝,富翁大惭而退。诚哉斯言,何以为宝?乃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共遵共守的共处环境。

        空喊诚信回归于事无补,还需社会机制、话语、契约精神的遂行来加以扭转,使诚信病变的溃疡减少到最低限度。契约精神运行良好的机制,可谓社会文明发展之最高成果。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智者取最上之法而用之,则惩恶扬善之机制亦得同时建立。机制和规则的形成,才是彻底扭转诚信流失情状的最佳良性轨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