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8日 星期四

    打工子弟学校不能一关了之

    作者:周继坚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8日 02版)

        据报道,北京的海淀、朝阳和大兴三个区今年将有24所打工子弟学校面临拆迁。北京市教委相关人士表示,将要求相关区县全力做好分流学生的方案,把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作为工作底线,保证不让一个就读的学生失学。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北京市教委这样的表态令人欣慰。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一些大城市日益突出。近年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就曾采取关停打工子弟学校,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分流到公办学校上学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打工子弟“墙外就读”的差别。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急病”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如个别打工子弟学校未安置先拆迁,让学校和家长措手不及。同时,入读公立学校是否面临高昂的借读费,能不能在截止日期前办好入读手续等问题,成为打工人员及其子女新的担忧。

        如果说,由于城市发展需要,不得不拆迁这些打工子弟学校,那么如何确保这些打工子弟合理分流,实现按时、就近入学,还需地方政府统筹考虑。北京、上海等城市关停打工子弟学校,将打工子弟转移到公办学校,确实有助于打工子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但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说,要把好事办好,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普遍较低,社会资源匮乏,要消除他们的顾虑,就应当在入学资格审查、就近入学等方面给家长和孩子打开方便之门,确保这些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入学门槛,无疑违背了政策初衷,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负担将会更重。

        此外,应当看到打工子弟学校事实上发挥着特定作用。受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农村孩子到城市异地就学受户籍限制等因素影响,打工子弟长期无法共享城市公办教育资源。打工子弟学校在城市“外围”担负起教育打工子弟的任务,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对非公办打工子弟学校不能一关了之,相关部门在关停打工子弟学校之时,还应切实处理好善后问题,比如学校教师的再就业等。这样做既保障了打工子弟学校就业人员的权利,也有助于赢得他们对关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于那些不在关停之列的非公办打工子弟学校,则应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帮助他们提升教学质量,继续发挥作用。

        从长远来看,优化打工子弟的就学环境、使打工子弟公平地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当然,这种改变不仅表现在打工子弟学校的优胜劣汰上,也体现在切实维护打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