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8日 星期四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宣传部长访谈录

    做出更多草原文化的名作、名品、名牌

    ——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8日 04版)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其战略新意有哪些?

        乌兰:胡锦涛总书记对文化发展的论述,科学地回答了长期以来我们面对文化发展,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来发展文化这三个根本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发展上的战略眼光和态度上的高度自觉,是我们重新审视文化发展重要性的新视角。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大力保护、传承和弘扬以草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战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赋予我们站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高度,推动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挖掘、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草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具有内蒙古风格、内蒙古气派的民族文化,以此来凝聚全区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记者:作为民族地区,内蒙古在推动民族文化研究和保护、传承和发展上都有哪些举措,成就如何?

        乌兰: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建设,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我们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文化改革发展之路,重点在“挖掘、打造、建设、改革、发展”上下工夫。一是挖掘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启动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文化艺术长廊建设工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列为2012年我国唯一向联合国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二是打造民族文化精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创名作、塑名品、树名牌,创作推出了一大批代表草原风格、富有民族精神、体现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文艺精品。三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以“五项公益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保障了群众的文化权益。四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先后完成出版、发行、电影、传媒、文化市场执法等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五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文化企业,目前已培育形成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记者:内蒙古是我国向北开放的窗口,与俄罗斯、蒙古国地缘毗邻,地位特殊,如何对外增强和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乌兰:我们充分发挥与俄罗斯、蒙古国地缘毗邻、交往密切的独特优势,紧紧围绕扩大内蒙古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条主线。在文化交流方面,同蒙古国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签署了文化、新闻等交流合作协议,连续举办了“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赤塔·中国内蒙古文化节”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先后派出120多个文化艺术团组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提升了民族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新闻外宣方面,围绕民族教育、草原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先后组织开展了10多次大型对外新闻媒体集体采访活动,集中展示了自治区的良好形象,形成了电视、广播、杂志、图书发行、网络“五位一体”的宣传格局,扩大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记者: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内蒙古在“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上有哪些举措,您对未来内蒙古文化建设的态势和目标有什么样的期待?

        乌兰:“十二五”时期,是自治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新趋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更加紧迫。为此,自治区编制了“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繁荣发展自治区民族文化的重大举措。通过实施“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力争到2015年,实现如下奋斗目标,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民族优秀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民族文化品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文化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区文化发展总体上呈现出民族特色浓郁、地区特点突出、文化精品纷呈、优秀人才辈出、设施功能健全、文化体制完善、文化市场繁荣、文化遗产保护得当、文化产业效益显著的民族文化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 高 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