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郭兴福”新传人

    ——记南京军区某旅坦克营营长邓彪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01版)

        “一位营长指挥八个兵种,真了不起!”

        在南京军区近日组织的“郭兴福教学法”大比武现场,某旅坦克营营长邓彪演示的《合成坦克营进攻战斗军官编组作业》表现出色,赢得数百名将校军官阵阵喝彩。

    敢于叫响“看我的”

        入伍17年来,被誉为“郭兴福”新传人的邓彪创下一连串令人惊羡的佳绩:“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何祥美式爱军精武标兵”、优秀“四会”教练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在邓彪心中,“向我看齐”、“跟我上”,这是战争年代的战斗口号,也是郭兴福当年教学的一条经验。当好新时代“郭兴福”,这条尤其重要。

        邓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凡事都敢于叫响“看我的”。他原本已获得通信和射击两个特级,这在全军已不多见。但在快40岁时,他还想考取“坦克驾驶特级”。“特级”很多人想取得一个都难,何况3个!有人劝他:“奔四”的人了,何必吃这个苦?

        “打铁先须自身硬,教学才有‘资格证’”,邓彪说。那段时间,苏北天气奇热,钻进坦克一次训练下来,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但即便这样,别人半天练两圈9公里,身高1米75的他蜷缩在狭小的驾驶舱中,一练就是11圈近50公里。理所当然,邓彪顺利拿到驾驶特级资格,成为集团军考取坦克三大专业“特级”第一人。

        邓彪在学习上可谓用心良苦。每年老兵退伍,他都向那些特级能手们索要一个“法宝”——训练心得笔记。如今,他已收集25本,成为学习研究的好教材。他开发的坦克分队战术电子兵棋辅助决策系统,有效提高分队军官编组作业质量,作战效果评判精度提高近30%。

    “特级催生特级”

        “郭兴福教学法”,当年训练出一批优秀教练员。邓彪带徒弟,当然更有一套。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邓彪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路线图。他总结出“28定律训练法”,即对重点训练内容、难点课目和接受能力差的战士,投入80%的精力;对一般训练内容、非重点课目和理解能力较强的战士,投入20%的精力,使教学组训力量配置更加科学。他探索出“2131训练尖子培养模式”,即在2名二级能手中培养出1名一级能手,在3名一级能手中培养出1名特级能手,使骨干的培养结构更加优化。

        组织强强比拼,形成“特级催生特级”良性循环。邓彪给每一个特级能手分配一个带训指标。驾驶特级能手曹道平和朱华文,同年入伍,同年考取特级,在训练中是一对“铁哥们”。受领带教特级能手任务后,他俩暗暗较上劲儿。师傅和师傅比着教,徒弟和徒弟比着练,他俩分别带教的徒弟王建威、刘茂东都顺利考取驾驶“特级”。

        如今,在邓彪所在营,有个会学善教的优秀教练员群体。全营有21名特级技术能手、34名优秀“四会”教练员,比一个装甲团还要多。“新型武教头人才方阵”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军事训练转变的智囊团。

    破解30多个难题

        “郭兴福教学法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全新的创造;传承和发展,也在于创造。”邓彪说。他始终瞄着时代变化、装备更新、兵员更替,针对训练中面临的难题,不断创新教学组训的方法手段。

        他在教学中突出适应战士心理特征开展射击训练的规律,即根据射手的年龄、性格、血型、训练表现和心理素质等因素,计算出生理活动周期,绘制出“精神曲线图、智力曲线图、性格曲线图和训练进度周期表”等“三图一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制订个性化训练计划。

        针对坦克发动机出现倒爆或狂转,他研制出能及时切断油料供应的安全阀,既简便又实用;坦克战损时,需要快速拔掉履带销,他带领修理排研制出履带液压拔销器,使拔销速度提高10倍。当营长以来,邓彪先后革新研制出电子目标显示靶、仿真对抗模型车等12项训练教学成果,其中3项被集团军推广、1项申报军区技术革新奖,破解6类30多个教学组训难题。

        带着“敌情”、着眼实战练兵,是“郭兴福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路走来,邓彪常常告诫官兵,而今眼前虽然没有敌人,但心中不能没有“敌手”。

        去年,全营千里机动到某地演习。一开始,很多人认为铁路机动是“火车载着坦克”旅行,没想到开进途中,邓彪组织“红”“蓝”对抗,增加反卫星侦察、敌特破坏、空炮袭击、心理防护等17组战术情况演练,机动一路,演练全程。凭着这种紧贴实战练兵的强烈意识,几年来,邓彪带领官兵圆满完成重大军事任务12次,所带营(连)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新闻链接】

        上世纪60年代,南京军区某部副连长郭兴福创造了“郭兴福教学法”,科学地回答了由战争时期向和平时期转变的过程中,怎样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问题,在全军掀起一场训练革命,培育出一批“红、活、硬、细、实”教学的“武教头”,开启了“在训练中学习战争”的精彩一幕。毛泽东、叶剑英、罗瑞卿、许世友、李德生等老一辈革命家对“郭兴福教学法”给予充分肯定。

        本报通讯员 王余根  周林  谢向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