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220亿救得了欧洲吗?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08版)

        欧洲央行15日宣布,为抑制欧债危机扩大,此前一周大笔购进欧洲债务国债券,总额达到220亿欧元。这显示欧洲央行对债务危机政策明显转变,也显示债务危机已经恶化到非欧洲央行出手不可的地步了。

        众所周知,欧洲央行以抑制通胀为首要目标,而购买欧洲国家债券将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大通胀压力,因而其不愿意效仿美国搞“量化宽松”。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只是偶尔出手购买国债,并且数量有限。从今年3月以来的连续4个月时间里,欧洲央行还停止了购买国债,将化解债务危机的主要责任留给了欧元区国家政府。过去对于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的援助都是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来执行,当然这一过程中也有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在7月21日的峰会上,欧元区领导人还同意增强“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功能,允许其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成员国债券,以增强其应对债务危机的能力。

        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并不具有阻止危机蔓延的“威慑力”。一方面,“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所需资金来自欧元区成员国,但是部分国家有时不愿提供资金,有的资金提供者还有附加条件,比如要视受援国改革进展情况而定等,这些因素可能在欧元区内部引起分歧,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另一方面,“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资金规模是有限的,目前为4400亿欧元,而意大利一国的主权债务规模就达1.8万亿欧元,相对于意大利这样经济体而言,这一资金数额明显是“杯水车薪”。

        欧债危机此轮恶化的程度与以前明显不同,危机对象已经从希腊、葡萄牙这样的小经济体,扩散到意大利、西班牙这样的“大块头”,甚至市场担心法国也会出问题。面对这些国家的巨大债务规模,“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已无能为力,只有欧洲央行出手才行,因为欧洲央行理论上可以提供无限量的钞票。伴随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欧洲央行8月初表示将恢复购买国债,但一周220亿欧元的大手笔仍然出乎意料。从去年5月欧洲央行开始购买国债以来,其持有的欧元区国家债券总计约740亿欧元,而此次一周就买了220亿欧元,一周的购买量就相当于过去一年多的三分之一,可谓力度十足。欧洲央行的作用也确实“立竿见影”,意大利、西班牙两国的国债收益率已经从6%以上降低到5%以下,融资负担明显减轻。

        欧洲央行危急时刻扮演着欧洲的“救世主”,但未来要化解债务危机,仍然面临艰巨的难题:一是欧洲央行内部对购买国债有反对声音,尤其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强烈反对,因此,未来政策的持续性还存在疑问;二是欧洲央行持有大量问题国家债券,一旦出现违约,欧洲央行将遭受巨额损失,信誉也会受损;三是购买国债对债务国经济增长和增加财政收入作用有限,根本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刘明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