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值得品味的“食堂小炒”

    作者:王 东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04版)

        三年前的北京奥运会,去年的广州亚运会,将国人欣赏体育赛事的胃口早已吊得老高:明星、大腕、超人,都在我们面前一一亮相。创造纪录,突破极限,更是成为综合性运动会的“主旋律”。今天,再让我们来看由清一色的大学生给我们带来的大运会,它还能带给我们多少惊喜?它的观赏价值又有几何?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参与者的身份所定,如果只拿比赛成绩与奥运会、亚运会乃至各类单项锦标赛相比较,这几者之间的差距肯定巨大。仅举一例,夺得本届大运会首枚金牌的男子公开水域10公里冠军、意大利选手鲁费尼,在上个月的上海国际泳联世锦赛5公里比赛上,最后一圈被“扣圈”,仅拿到第九名。水平之差距,可见一斑。

        然而,记者也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公开水域赛场上,当一名名运动员结束比赛相继出水后,无论他们是否获得奖牌,也无论他们的成绩如何,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都会与对手、队友或是击掌或是拥抱,显然,他们的行为真正体现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正如获得女子10公里公开水域第四名的法国队选手科拉莉·科德韦勒所言:“参加这个项目仅仅是因为喜欢,因为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她还告诉记者,“我喜欢长时间在水中游泳,公开水域的环境很美,视野很开阔,我喜欢在水中自由的感觉。只要我进入水里,时间就过得飞快,我会忘记所有事情,只管一个劲儿往前游,距离的长短已经置之度外。”

        听着科拉莉质朴直白的感言,记者感叹:享受运动之美妙与追求锦标之目标,才是大运会与奥运会的根本区别。由此,记者也不由得联想到了大学校园的“食堂小炒”。

        有过校园生活的人,想必都会保留一段“食堂小炒”的美妙记忆。虽比不了酒楼饭店的精美与细致,也没有微笑体贴的服务,更没有富丽优雅的环境,但是,对于那些校园学子来说,却很是值得体验和回味。没有交盏换杯间的应酬与虚伪,也没有利益得失上的权衡与周旋,不管相识与否,只要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就可海阔天空地聊上几句。谈得拢了,还可以把筷子伸到别人的饭盒里面,尝尝另外一个小炒的味道。

        校园里的“食堂小炒”并没有因为它的价格低廉就让人感到索然,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纯真,又是那样的发自内心。

        而眼下正在深圳进行的大运会,不正和我们记忆中的校园“食堂小炒”有着几分相像吗?

        记得几年前,在某届大运会上,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面对没有世界最高竞技水平的展现、没有多少赞助商的青睐、没有太多媒体的关注,曾无奈地说:我们请不起大腕参加!

        没有了明星大腕的大运会就会失去生命力吗?显然不是!因为基里安已经为大运会定好了位——世界上最好的业余运动会,让大运会成为青年才俊提高素质、增长见识、增进友谊的舞台。在人们越来越看重体育的教育功能的背景下,有大运会这样的“纯”比赛其实是一件幸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