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让理论进入寻常百姓家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评介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7日 09版)
    广东省推行平价商店
    劳有所得“鼓腰包”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安徽省合肥市一批农民工正在参加技能培训
    北京实现医保全覆盖
    上海为“民工娃”读书创造良好条件
    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党员干部在焦裕禄纪念园进行廉政宣誓

        编者按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自近日在全国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热烈欢迎;其同名电视理论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后,也受到观众广泛好评。人们认为,通俗理论读物和电视专题片,以生活化的语言,深入分析了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8大热点难点问题,阐释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阐明了国家的方针政策,阐述了今后的着力重点,能够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应广大读者和观众要求,本报今天继续对这本通俗理论读物和电视专题片的相关内容择要介绍。

    理论回答现实政策走进百姓

    钟 礼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理论工作的重大课题,也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一个很好途径,它能架起理论与群众、政策与百姓之间的桥梁,让理论走进群众、让政策走进百姓;编写通俗理论读物,就是要通过入情入理地分析热点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释和解读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满足群众的理论需求,做好解疑释惑、析事明理的工作。

        新近出版发行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提炼概括出了怎么保持物价稳定、怎么解决分配不公、怎么解决住房问题、怎么解决就业难、怎么解决看病难、怎么实现教育公平、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等8个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说到底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是热点,也是难点,是当前社会热点难点的集中反映。这8个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难度大,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回答好这些问题确实是一个挑战。

        通常来说,对一个问题,人们不仅关心它是什么、为什么,也关心如何对待它、解决它,特别是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更是如此。比如对于物价问题,人们不仅关心当前物价为什么这么高、上涨这么快,更关心国家对稳定物价采取了什么措施,能够带来什么实惠,物价什么时候能够稳定下来。《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就是回应了人们的这种关切,既通过分析原因、解释现象回答“怎么看”,又通过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阐明对群众的利益安排回答“怎么办”,很好地起到了指明解决问题的前景和方向,更好地凝聚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战胜各种困难、推动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力量的作用。

        作为“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的第9本,和前几本一样,《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最鲜明的特点是“与热点面对面、同百姓心贴心”,也就是坚持用百姓视角、百姓语言回答百姓关心的问题。同时,这本书还有一些新的特点,最突出的就是注重回答“怎么办”:在这本书每个问题的阐述中,大体用1节的篇幅阐述“怎么看”,用4至5节的篇幅阐述“怎么办”,更加注重方针政策的阐释和解读,更加着墨解决问题的进展和思路,着力指明方向、凝聚共识、增强信心。

        此外,《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还在说理、文风、内容编排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说理更加透彻。这本书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坚持用全面、辩证、联系、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体现逻辑力量、思想力量、感情力量的统一,给人以启发和思考,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二是文风更加清新。这本书语言生动、事例鲜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表现样式多样。比如,正文之外有权威声音、政策传真、专家解读和百姓心声等栏目,这些都增加了通俗读物的信息量,增强了可读性。三是编排设计更加大方。看得出来,有专业人士对这本书的封面、版式、内文进行了整体编排设计,配有大量精美图片,真正做到了美观大方、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

        通过阅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读者一定会对书中的8个问题有更加科学、全面、准确的认识,解开思想上的困惑,进一步增强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对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这本书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工作进展告诉群众,把努力方向、前进目标告诉群众,必将增添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动力,激发人们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的力量。

        经典解说

        怎么保持物价稳定

        ❋一面是菜贵伤民,一面是菜贱伤农,菜价上演了一次过山车。买菜贵、卖菜难,表面上看是由于流通体系不够发达、中间环节不畅造成的,而问题的背后我们更看到,农产品产销体系的制约。

        ❋价格犹如船,货币好比水,水量大了,那么它对价格的冲击自然也变得更强。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也让市场监管必须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不控制住水流的源头,不控制住流动性,涨价的压力就不会减弱。

        ❋国内复杂的经济局面,或许还将长期存在,物价调控不可能一蹴而就,稳定物价是攻坚战不是闪电战。在公众坚定的信心和政府一系列强有力的有效举措下,一个合理的相对稳定的物价水平一定会出现,“涨”声四起必将变成“掌”声四起。

        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GDP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人均收入却没能实现同步增长,很多人把这种现象比喻为只长骨头不长肉。

        ❋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员工从企业的利润中分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蛋糕。同时在企业外部,政府通过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企业把更多的蛋糕切分给员工。

        ❋在国家实行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中,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道最大的考题,它是一个渐次展开的过程,需要用更多的魄力与智慧才能分好社会财富这一块蛋糕。

        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这样的高房价已经让大多数的百姓难以承受,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一场手持长缨的管理者与市场各方利益形成的高房价之间的博弈,此时的商品房市场已如一列超速行驶的列车,国家密集的调控措施就是为了将它的时速控制在正常、安全的范围内。

        ❋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和力度,目的就是让房地产市场的整体气候从以前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桑拿天,降到一个让我们感到舒适的温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政府的目标和百姓的梦想,正是这样的追求,让今天的广厦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有了新的情感注入。

        怎么解决就业难

        ❋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国家,有史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在短短30年里提供如此多的工作机会,无论是解决家庭的温饱还是实现个人的梦想,数以亿计的国人,在各种各样的工作岗位上高速运转,把中国推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经常玩一种游戏——抢凳子,这种情形中,凳子就像是一个工作岗位,小朋友们则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相对于人数来说凳子是不够的,于是就会发生几个人抢一把凳子的情况。

        ❋有人指责大学生眼高手低,大学生自己也在埋怨机会太少。如何化解这个两难问题?众多专家从长远角度提出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要鼓励优秀的年轻人有所作为,期待他们能从优秀走向卓越。

        怎么解决看病难

        ❋有人曾经把我们的健康比作是一条路,疾病就像是这条道路上的大山,看病就是要翻越这些大山。而大禹治水的疏导方式已经为我们在身边开辟城市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这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翻越大山的捷径。

        ❋道路多了,路程短了,我们爬山的困难减少了。但是很多人在爬山过程中,他们肩上会背负更重的包袱,虚高的药价,已经成为老百姓诟病的焦点。

        ❋在老百姓的眼中应该出现这样一幅图画,人们不再为排队挂号而起早贪黑,也不会为虚高的药价而多花冤枉钱,而医生在为我们提供了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怎么实现教育公平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在未来10年,我国将有5000万学前3年适龄儿童人口。破解入园难和入园贵,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进入质优价廉的幼儿园,已成为政府部门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这是城市里一个普通的巷子,每一天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经过这里,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又相同,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未来和希望。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始终把教育与家庭和民族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现在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对着如此繁难而复杂的教育问题。

        ❋教育公平的推动还意味着一次走向文明与昌盛的卓绝努力,意味着打开万千个望子成龙父母的心结。

        怎么解决发展不平衡

        ❋沿着6000多公里的浩浩长江从西到东一路走来,贫穷与富庶同在,繁华与落后并存,虽然同在一个中国,但不同地区发展的差距,人们生活的迥异令人感叹。

        ❋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到焕发东北老工业基地二次创业的激情,再到吹响中部崛起的号角,继续支持东部率先发展,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发展千帆竞发,你追我赶的态势正在形成。

        ❋欠发达地区的优势需要科学规划才能发挥出来,因为经济发展并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并非处处是高楼大厦、商铺林立,而是有发展、有保护,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实现错位发展。

        怎么遏制腐败现象蔓延

        ❋古人云: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行者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首先要绷紧从严惩治腐败的高压线,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否则就会粉身碎骨,身败名裂。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反腐倡廉制度是打造清廉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和矩,也是惩治和预防腐败最锐利的武器。

        ❋法律只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底线,道德才能扩张人性的光辉,越是阴暗的角落越需要阳光的照耀。在正义的阳光照耀下,我们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每个人都健康地成长,这正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任务。

        (摘自中央电视台《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电视理论专题片)

        聚焦热点难点

        学者(陈东辉):《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抓住了热点难点,反映的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物价上涨、分配不公、住房问题、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发展不平衡、反腐败,等等,所关注的恰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热切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

        网友(“出了东门向西走”):这套丛书已经发行到第9本了,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

        回应百姓关切

        学者(杨建华):《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改变了以往理论宣传常见的那种刻板僵硬的形式,通过生动、新鲜、丰富的日常生活来阐释、回答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让人们感到理论的可亲近、可信任、可感知、可思考。 

        群众(程茹云):这本书不回避躲闪,不避重就轻,而是真正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看待问题、阐释问题,做到了把问题说透、把决心说清、把举措说实、把前景说明。

        解读中央政策

        学者(张伯里):《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所论8个热点问题,都有相应的党和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的解读,讲清楚了“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途径和办法,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信心,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网友(桑元安):这本书紧密联系实际,既分析“怎么看”又回答“怎么办”,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党中央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而行动上来。

        推动理论亲民

        学者(洪向华):真正的理论是来源于生活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关注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小情,物价问题、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看病问题等无不紧密连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的深切关注。

        群众(张庆):这本书善于运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把逻辑的力量与现事实的力量结合起来、把理论的严谨与表述的生动结合起来,展现了高超的说理艺术。

        凝聚思想共识

        学者(高和荣):《从怎么看到怎么办》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方式科学地揭示了就业、住房、物价、就医、腐败等问题的解决之道,从而逻辑地展示了民众生活乃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图景,让人们在关注自身生活的同时接受科学理论的熏陶,凝聚起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网友(顾仁):对于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要以自己的职能要求,迅速行动起来,为解热点、解难点作出贡献。相信有了理论的指导,再加上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实际行动,我们一定会攻坚克难,不断造福于民。

        寻求解决路径

        学者(卿定文):《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突出以事说理,化解了困扰干部群众的理论难题,它通过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言论,特别是结合国家的相关措施、办法,有效地向广大干部群众传递了政策导向,指明了解决热点难点的具体路径。

        群众(刘敬文):“怎么看”的问题涉及的是对社会问题如何认识的范畴,“怎么办”的问题是方法论的范畴,是为解决民生问题提良策。《从怎么看到怎么办》阐述的“怎么看”到“怎么办”,实际上是政府执政为民的进一步深化,必将温暖社会各阶层的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