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8月13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 通讯员黄春晖)在上海奉贤,有一支名叫“乡村456”的乡村女子舞蹈队,她们当中有退休干部、家庭主妇,年龄最小的42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也已过了半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奉贤活跃着不少“乡村456”们。
据了解,撤县建区十年来,奉贤始终将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领域,不断加大对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投入。在奉贤,每年“群文四季歌”系列活动都会如约而至,“春之声”宣传大篷车三下乡活动、“相约滨海之夏”广场文化系列活动、“滨海秋韵”高雅艺术进奉贤演出月活动、“冬日暖阳”文化拜年巡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奉贤还充分利用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以及上海风筝旅游节、上海奉贤菜花节等节庆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打造品牌文化项目。
多年来,奉贤着力为市民提供日益丰富的艺术欣赏剧目,共举办各类高雅艺术演出220余场,儿童剧演出890余场,放映电影6000余场,观看人次近120万,创经济效益900余万元,由此也提升了奉贤“滨海新城”的文化品位和市民素质。零距离感受高雅艺术之精致、专业演出之精彩,零距离体会举手投足、身形步法的精准到位,让“乡村456”们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奉贤还不断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主导、部门推进、社会参与、多方合作”的全民健身运行机制日益完善。据统计,目前奉贤全区共有体育协会18个,健身团队522个,各镇(开发区)社区居委会都建立了两支以上的健身团队。全区已建成健身苑点483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84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9个,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119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平方米。全区110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活跃在各健身点指导市民科学健身,全民健身人数达到了市民人口的50%。
与此同时,奉贤还梳理文脉,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奉贤特色文化品牌。近年来共创作文艺作品1500余个,获国家级奖项6个,市级奖项80余个,其中小品《白雪的记忆》、《红丝带》分获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金奖、“中华颂”全国小品、小戏、曲艺大展一等奖;成功举办了上海奉贤民间滚灯艺术节、奉贤区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在示范效应带动下,涌现出了庄行镇“文艺小舢板”、金汇镇“欢乐闹元宵”等小型多样、适应农村实际的演出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