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文化讲坛”,7月下旬移师捷克首都布拉格,与欧洲部分主要华文媒体一道,围绕“文化的对话与互鉴”展开专题研讨活动。捷克外交部非欧洲总司长格雷普尔、捷克托马斯拔佳大学校长萨哈教授、中国驻捷使馆文化参赞俞国第、捷华协会会长乌金女士等到会致词。
来自法国《欧洲时报》、德国《欧洲新报》、西班牙《欧华报》、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奥地利《欧洲联合周报》和捷克《华商导报》等欧洲重要华文媒体负责人出席论坛并发表了演讲。他们以多年旅居海外和从事海外传媒工作的丰富经验,就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等问题,现身说法,赢得现场听众的赞许和阵阵掌声。
《欧洲时报》社长张晓贝说,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提是相互了解。西方特别是欧美对中华文化缺乏真正了解,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希望了解中国的兴趣持续上升,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正逐渐为西方所认知。他认为,推广中华文化、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首先要有信心和耐心。如细雨入夜,润物无声,不能一蹴而就,要在逐步克服语言隔阂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其次,要官民结合,官方开道,多走民间和商业渠道,考虑西方认知的方式,较易见效。
《欧洲联合周报》社长王敢在办报之余,还在维也纳开办中文书店,传播中华文化,他深感中国的影响力日增,中文在奥已成为热门语言。近年来,在奥地利书店生意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他经营的奥华书店却逆势上扬,生意兴隆。总结多年经营书店和报业的经验,他认为,文化交流要“换位思考”,有效地传播中华文化,必须“避免说教”,应以知识性为主,多用事实说话,“打造更多精品,觅得更多知音”,这才能与对方“更成功、更生动地走向纵深对话”。
旅居西班牙20余载、一直致力于海外华文报业发展的《欧华报》执行社长、总编辑陶辛夷认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需摒弃“自说自话”的状态,对话与互鉴,是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欧华报》除努力保证报纸内容高质量外,还积极组织各种中文、西语文化活动,围绕中国的热点问题,举办各类西语论坛和访谈等,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她认为,引导海外华人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并不意味着让大家“放弃”文化之根,而是让大家从多元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
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总编辑金慧认为,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样的。无论哪种文化,哪种文明,都应彼此尊重,相互借鉴。只有尊重不同文化“存在的理由”,才能让文化在对话中互鉴,推动世界的发展。这是他们多年办报的经验总结。
捷克《华商导报》社长陆汉斌虽然办报时间不长,但有丰富的国外生活阅历,深知不同文化各有短长,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他认为,中西文化要增加相互交流,消除文化理解偏差。
德国《欧洲新报》总编辑范轩通过剖析当地媒体日益严重的“政治化趋势”、“毒黄瓜事件”报道中的不负责行为和对华报道中某些“堕落行为”,揭示了西方媒体“新闻自由”的虚伪性和片面性,以及自己手中掌握“金喇叭”的重要性。
(本报布拉格8月13日电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夏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