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4日 星期日

    年轻人的聚会

    ——深圳观众热议大运会开幕式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14日   04 版)
    图为几名手拿中国国旗和大运会会旗的外国大学生运动员。本报记者 杨慧峰摄

        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夜晚,对于许多深圳人来说是一个不眠的夜晚,是一个青春飞扬的夜晚。大运会的开幕式,点燃了许多人对大运会蕴藏已久的激情。在深圳湾畔,在深大校园,在中信广场,在世界之窗……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许多市民在晚上八点前就围在电视机前,等候期待已久的那一刻的到来。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欢庆这场青春的盛会,感受大运会开幕式的精彩魅力。

        “大运会开幕式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给人崭新、昂然、充满生机的印象。看起来就像是我们大学生的一个大Party。”深圳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三学生韩翠萍,在昨晚的开幕式实况转播中,眼睛几乎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开幕式的画面。她向记者讲述了她看了开幕式的印象和感受。韩翠萍说:“开幕式营造了一种意境美、造型美和灯光美。开幕式开头由深圳大学1000名女大学生组成的不断变幻色彩的鲜花造型就很美。我知道这些女同学练了好几个月,练得很辛苦,但有今天这样的效果,很值。”

        在深圳大运会当志愿者的深圳大学另一位大三学生蔡天舒告诉记者,他很早就期待看到大运会的开幕式。大运会有“小奥运会”之称,整个开幕式的场面和气势还是与这场体育盛事符合的。最喜欢的是演员与书共舞的那个节目。LED大屏幕上展示的书山和舞台上立体的攀登书山阶梯的造型,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学生们追求知识、攀登高峰的意境,很符合大运会的特点,很棒!

        来自大亚湾核电站的朱先生,在10日晚上到现场观看了开幕式的预演,12日晚又兴致勃勃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开幕式的实况转播。开幕式的整体设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朱先生告诉记者,开幕式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充满创新和创意;二是灯光、舞台和表演充分运用了高科技。最让人震撼的是一个巨人用双手用力推开那座世界最大的“世界之门”的场景,象征着30多年前深圳打开大门与世界接轨、与世界拥抱的寓意。最后的点火仪式也很有创意。5位火炬手共同点燃一座火炬塔,象征着世界各国大学生在大运会的U字旗下,追求世界和谐的美好愿景。

        曾经担任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杜燕燕,去年刚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她告诉记者:“这次开幕式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个词——青春和回归。没有明星大腕儿,没有绚烂的烟花,没有以往盛会开幕时的大排场,演员全是在校大学生。整个现场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这才是一场真正属于我们年轻人的青春盛会。除此之外,这次的开幕式真正变成了体育的盛会,而不是文艺盛会,运动员成为场上的主角,这让开幕式更具神圣感和庄严感。这种追溯源头的回归,让我切实地领悟到此次大运会开幕式策划者们的良苦用心,真正实现了简约而不简单。”

        (本报记者 易运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