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2日 星期五

    国际观察

    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警报响起

    作者:李清源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2日 08版)

        近日,索马里、肯尼亚等“非洲之角”国家爆发严重饥荒。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难民署统计,“非洲之角”有近1200万人挨饥受饿,索马里近6%人口死于饥荒,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营养不良率超过50%,达达阿布等主要难民营每天新收2000多人,已大大超过其设计能力。国际红十字会和有关国家积极援助,我国也已通过双边渠道向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吉布提提供9000万元人民币紧急粮援。

        此次饥荒的直接起因是50年不遇大旱,但该事件也给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总的看,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如不及时妥善应对,再次发生类似“非洲之角”的严重饥荒不是杞人忧天。

        从供需层面看,全球粮食日益供不应求。联合国人口基金统计,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70亿,2050年将达到90亿,且大部分新增人口出生在发展中国家。为满足需求,粮食产量需提高70%-100%,农业用水需提高50%。但由于种种原因,全球可耕地年减少700万公顷,荒漠化土地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此外,极端气候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粮食自给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从价格因素看,发展中国家议价和定价权严重缺乏。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公司垄断了全球80%的粮食贸易,基本控制了全球粮食生产、购买、加工和销售等全产业链条,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受。据研究,由于垄断、投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粮价至少虚高10%以上,发展中国家通过粮食进口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成本和代价高昂。

        目前全球有近10亿人尚未解决温饱,但发达国家每年仍将大量粮食用于生物燃料开发,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形势雪上加霜。据报道,美国2022年用于生物燃料开发的玉米将高达1.8亿吨,这相当于5.8亿人一年的口粮。世贸组织多哈回合有关生物燃料问题的谈判迟迟不能取得进展,生物燃料与人“争口粮”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

        “民以食为天”,“国之本在于农”。粮食问题历来关乎国家兴衰和社会稳定,西亚北非因为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而引发动荡,前车之鉴并不遥远。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国际社会更多重视,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该兑现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粮食生产,同时在打击粮食投机、限制粮食“生物燃料”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粮食安全是今年戛纳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发展中国家期待会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真正享有“免于饥饿”的基本人权添一把火、出一把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