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2日 星期五

    聚焦大运会

    世界的青春盛会

    ——写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之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2日 01版)

        八月的深圳,鸟语花香,流光溢彩;动感之城,今夜将张开怀抱,迎接四海宾朋五洲学子的到来。

        13天激动人心的盛大赛事,12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子,将在大运会这个青春的舞台上共享运动乐趣、燃烧生命激情、打破心灵隔膜,拓展深层交往的空间。

        超越体育,增进友谊

        青春与体育,青春与教育,青春与未来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61年,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举行的第二届大运会的开幕式上,国际大体联第一任主席施莱默博士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大运宣言:

        “大运会是友谊盛会。这种友谊不是来自对民族、宗教和种族的歧视,它是真切地建立在理解和相互尊重,尊重他人信仰和意见的人类友谊……”

        为了实现大运会的宗旨,为了淡化国家的概念,弱化竞技的色彩,大运会在颁奖时不奏国歌;坚持竞技是过程,友谊是目的……

        从大运会诞生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运会的规模和影响在不断扩大,目前,世界各国的在校大学生有1.25亿人,中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了3100万人。他们不仅是世界大运会的关注者,更是其中的参与者,受益者。大运会在半个多世纪中历经淬炼形成的“友谊、博爱、公平、坚毅、正直、协作、奋发”的大运宗旨,成为全世界大学生共同的精神灯塔。

        大运中国,才俊辈出

        回忆大运历史,中国与大运会结缘已久,关系源远流长。中国在大运会上的征程,也是中国体育日益强大的一个生动缩影。

        1959年,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都灵举办,刚刚成立十周年的新中国,也派出了4名田径选手出征。虽然这次没有获得奖牌,但它象征着年轻的新中国以体育起步,开始迈向了世界舞台。

        1977年,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中国派出了38名选手,虽然在这次大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没有获得金牌,但中国的运动健儿们能够在此后的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其实也得益于从1977年开始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为练兵场。

        1979年,刚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国,在第10届墨西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小将的魅力,在女子十米跳台跳水决赛上,当时年仅17岁的小将陈肖霞惊艳一跳,勇夺金牌,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大运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而陈肖霞也因这惊艳一跳赢得了“跳水皇后”的美誉。

        1981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的大学生选手又为大运会写下了辉煌的一幕。

        2001年,中国第一次以东道主身份在北京承办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东道主中国队以最强的阵容,获得54块金牌,并首次以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列各参赛国第一名。

        大运会可以说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个摇篮。而大运会因为中国,也变得更加绚丽夺目,跌宕动人。中国体育事业在这个青春的竞技舞台上,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美绝伦的体育好戏,走向了世界体育大国的前沿。

        新大运,新深圳,新起点

        大运会是年轻人的一场盛大的嘉年华。年轻,象征着希望、梦想和未来!

        深圳是一座平均年龄27.6岁的青春之城,是一座仅有31年历史的动感之城。因为年轻,所以深圳总是青春澎湃、活力四射、激情飞扬!在大运会这个舞台上,深圳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将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

        为了这一刻,1300万深圳人付出了长达1500多个艰辛努力的日子。确切地说,深圳与大运会结缘,已经有了长达6年半的漫长时光。

        2007年1月17日,深圳人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国际大体联对激烈角逐的申办城市进行投票表决,最后一刻,深圳获得了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那一刻,深圳有多少人,眼角的泪水在尽情挥洒,心底的狂欢在尽情释放。1000多万深圳人为之忘情地狂欢,10多亿中华儿女期盼的眼睛为之湿润。

        从申办成功到今夜开幕的4年多时间里,世界见证了一座城市为了这场青春盛会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曾经创造过无数个世界第一、中国首创的深圳人,几乎从申办成功那一刻起,就在思考如何以创新的精神兴办出一届不一样的大运会,提出了“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大运理念,提出了“办赛事,办城市,惠民生”的办大运宗旨。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深圳在短短的1000多天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17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使深圳的地铁联成了网,15000多栋建筑的外立面刷新,使深圳处处披上了五彩缤纷的盛装,128万大运志愿者的参与,成了深圳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深圳以更加美丽的容颜迎接五洲宾朋,为了使深圳的老百姓因为大运而更加幸福。

        大运对于深圳来说,是一次考验,是一次洗礼,更是一次机会,一个新的征途的起点。通过大运的“大考”,深圳将会更快地融入世界,向国际化先进城市的行列看齐。

        大运会是一场青春的盛会、友谊的盛会、拼搏的盛会。动感之城的深圳,活力四射的深圳,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期待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能够在深圳这个属于年轻人的赛场,比肩竞技,增进友谊,共享美好。

        (本报记者 易运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