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报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一个时期以来,许多党报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辽宁日报大胆改版创新,强势进入报刊零售市场,从而拉近了党报与读者的距离。辽宁日报的做法表明:权威性的党报完全可以通过改版创新来增强自身的魅力,走进报亭,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
辽宁省沈阳市三经街与中山路交叉口,有一块三角地,上面一排长长的阅报栏,南边贴着《辽宁日报》,北边贴着《辽沈晚报》。以前,北边一天到晚站满了读者,南边却总是冷冷清清。但最近两年来,南边的读者越来越多,有时与北边已不相上下……
阅报者“阵型”的变化,生动反映了辽宁日报改版创新的成果。2009年4月1日,辽宁日报首次改版创新,随后又在二次改版的基础上挺进报刊零售市场。两年多过去了,辽宁日报的日均零售量稳定在两万份以上,广告收入大幅增长。
“辽宁日报改版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党报的主阵地作用,提高了党报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了让党放心、受群众欢迎。”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江如是评价。
三步曲:订、看、买
“以前订辽报,磨破嘴、跑断腿,现在再也不用这么辛苦了!”虽然2011年报刊征订工作早已结束,但江华一提起辽宁日报的发行,依然连声感慨。
江华所在的沈阳市大东区行政执法局,往年订阅辽宁日报不太多。“现在不一样了,辽报一到,大家都抢着看。”
如果说“体制内”的机关工作人员从“订辽报”到“看辽报”是难得的转变,那么老百姓愿意花5毛钱到报摊上买辽报,则是意义非凡的跨越。
从景霞是沈阳一家商场的营业员,2010年以来,她每天中午都要到太原街旁边的报亭买辽报。“我老公叮嘱我买的,他最爱看辽报,尤其是经济热点版和历史人物版。”拿到辽报后,从景霞很熟练地把报纸从中间剪开,然后按照内容不同分别摆放,“我爱看健康版和风尚版,我儿子爱看体育版。一张辽报一家人看,划得来!”
辽宁日报赢得读者喜爱,归功于三个方面的改变:一是报型版面变得时尚大气,二是语境文风变得通俗生动,三是稿件内容变得丰富好看。他们着力改变报纸品相,报幅由780毫米变为720毫米,稿件短了、多了,图片大了、美了,视觉冲击力强了。他们着力改变文风,用老百姓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的语言来写稿子、拟标题。他们着力提高报纸的新闻魅力,推出政经新闻、热点新闻、服务新闻、发现新闻、评论新闻、图像新闻6大新闻体系。“办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党报,是我们改版创新的宗旨。”辽宁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孙刚说。
“今日声音”——文风话风的变革
辽宁日报地方新闻版有个栏目叫“今日声音”,专门刊发各市县领导的讲话。往常,这类稿件官话多、新闻性弱,普通读者不太关注。改版后,该栏目从文风动刀,只发那些生动、通俗的讲话,比如《谋一次私利就会失一片人心》、《熬年头不如鼓劲头 会来事不如多干事》等,领导干部说话就像与老百姓唠家常,不摆架子,不拿腔调,自然能引起共鸣。
“开始有些领导干部不敢说有个性的话,但通过我们的解释和引导,他们发现这些话老百姓爱听,有些还能成为流行语,能够推动工作。”辽宁日报编辑凌鹤深有感触地说。
不仅“好看”,还要“好用”
辽宁日报改版初始,外界有担心:党报强化新闻性,挺进零售市场,会不会跟都市报同质化竞争,或者把党报都市化?两年的实践证明,改版创新后的辽宁日报,不仅在报刊零售市场彰显了权威性和公信力,而且因为独特的“党报气质”,实现了对都市报的引领。
“要改变什么,要坚持什么,要避免什么,这些问题我们都有清晰设计。我们在强化新闻性和贴近性的同时,把坚持党性放在头等位置。无论怎么变,党报姓党绝不会变。”辽宁报业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说。
辽宁日报的资源优势,通过《高端访谈》这个栏目就可充分体现。辽宁日报有驻省委、省政府的专职记者,此前他们只需采写主要领导的活动报道,一般发个消息就算完成任务。改版后,增加了一项“副业”,要对主要领导会见的重要客人进行专访。一年来,他们采访了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西门子通信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张志强等十几位政界、商界知名人士,《高端访谈》渐成名牌专栏。
评论是体现党报指导性的又一利器。辽宁日报改版后,推出一批评论品牌和专栏。一位地级市市长手里拿着辽报的评论《处理好“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对记者说:“这篇评论讲的是发展城区经济市级向区级放权的道理,很鲜明,很有说服力,对推动基层工作帮助很大。”
怎么办报,听听“报嫂”的
辽宁日报把售报员亲切地叫做“报嫂”。报纸一步步改版,每次都先听听“报嫂”怎么说。
辽宁日报改版,首先是从对领导活动的报道做起的。在辽宁省委的支持下,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他们压缩了对领导活动报道的篇幅,从以前动辄两三千字缩减到1000字左右。改版后,报纸头版的新闻从不到10条增加到20多条,版面疏朗了,吸引力也增强了。
说起辽宁日报近两年来推出的重大策划,沈阳机床厂退休工人石敏君如数家珍,“现在看辽报,经常有惊喜,他们那些策划,既美观,又实用。”石敏君高兴地说。
今年4月1日,辽宁日报改版创新进报亭进家庭两周年,他们请来20多名“报嫂”和读者代表,到辽宁日报会议室,为编辑记者“讲课”。这些来自零售终端的“老师”,发表着最真实的感受,提出了最中肯的意见———
“辽报总体上还是没有晚报好看,特别是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不够直白。”
“健康版过多关注中老年人健康,应该也关注年轻人的亚健康状况。”
……
类似的座谈会,辽宁日报开了好几次。开放式办报,是他们又一创新举措。“越是解放思想,越是觉得思想解放得不够;越是改革创新,越是觉得改革创新的空间巨大。辽宁日报要想真正做到让省委放心,让读者满意,尚需继续破题。”孙刚说。
(本报记者 毕玉才 本报通讯员 张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