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5万余人次、40个区域……
7月21日至7月23日,北京市启动“清街面、整秩序,万人集中大执法”行动。这是“城市秩序百日整治打防管控一体化专项行动”的第二轮具体举措。
3天时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万余人次,在民众反映秩序较差的40个重点区域,集中开展联合执法,再次掀起整治高潮。
作为百日整治行动的“主力军”,北京市公安局坚持“民意主导警务”的工作理念,创新警务工作,把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治安问题作为公安机关的主攻方向,在创建最安全“世界城市”和“平安北京”目标中,积极探索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举措。
打开大门听民意
“民意主导警务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打开大门获知民意。”北京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李建华表示,今年初,北京市公安局明确提出“民意主导警务”的理念后,专门成立了群众工作办公室,对民意进行分析和研判。同时,对社会公布了局长信箱、110投诉平台、“平安北京”微博等多条民意渠道,并建立起了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民意库”。
据介绍,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已把“民意分析”与“首都治安形势分析”实施“捆绑”,纳入局务会议,在每月初,同步公布,充分发挥“民意主导警务”的作用。
当前已在全市推广的社区民警“驻区制”,是北京市公安局在推进“民意主导警务”的基础上,创新警务工作的举措之一。今年以来,北京公安机关在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推出了社区民警“驻区制”、巡逻民警“站巡制”、打防管控“一体化”、城区“网格化”管理等创新举措,形成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北京经验”。
针对街头治安案件频发及维稳形势的新变化,北京警方在全市大型交通枢纽、主要路网结点、繁华商业区等地建设了130个具有统一标识的巡逻警务站,将巡逻警力24小时固化在街头。据统计,实行“站巡制”以来,巡逻警务站周边控制区域内的警情同比下降49.2%。
将评判权交给公众
“您认为北京目前的治安状况如何?”“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您对公安工作有什么需求和建议?”今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开展了“百万群众民意大走访”问卷调查活动。除了发放到全市各个社区,调查问卷还登上了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并被翻译成了8种语言,以方便在京的外国人积极参与。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有312万人次参与其中。
经过对问卷分析,九成以上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认可。群众关注的治安问题集中在黑车、酒驾、拎扒、乞讨、犬类管理、自行车被盗、入室盗窃、无照游商8类,涉及公交地铁车站、网吧、娱乐服务休闲场所、商贸市场、繁华街区等5类部位和西直门周边等40处点位。
“社会治安重点问题在哪里、重点地区在哪里,只有群众了解和感受最深,也只有群众最有发言权。”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总队长贺安钢告诉记者,调查活动表明了首都公安机关“真诚倾听民意、真心关注民意、真正重视民意”的态度,将社会治安问题的评判权真正交给了公众。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刘徐州认为,以往公安的管理经验多采用上级推动下级行动的模式。而这次的大走访,先从基层来摸排情况、揭示矛盾、了解需求,由问诊社会进而提出管理的药方、路径和策略,治理创新牢牢站在有迹可循的基础之上。
“全国率先,可堪垂范。”刘徐州评价说,大范围征集群众诉求、关注民意的实际行动,让更多的市民实实在在地感知了真诚、务实的首都警察形象,是警民良性互动的一次突出表现,是执法资源的有效积累。
真切回应百姓诉求
“‘百万群众大走访’让民意得到了充分表达,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会让群众对政府的能力和信用产生质疑,后果将比不了解民意更糟糕。”谈及开展“城市秩序百日整治打防管控一体化专项行动”的初衷时,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李润华如此表示。
为积极回应民意,从6月10日至9月20日,北京警方联合城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市掀起了为期百日的城市秩序打防管控一体化的专项整治行动。
“百日整治”中,北京相关职能部门将日常执法与集中整治相结合,6月21日至23日,7月21日至7月23日,开展了两轮“清街面、整秩序,万人集中大执法行动”,解决了一批市民反映突出的重点问题。记者日前在西直门地区看到,经过持续治理,往日人流、车流混杂的混乱秩序明显好转,乱停车、黑车揽客的现象很少出现。
据统计,自6月10日启动百日整治行动以来,截至7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力量13万余人,查获各类违法扰序人员1.4万多人。这期间,110警情和城管96310热线接报城市秩序类问题总数环比下降21%,同比去年下降45%;“民意主导警务”整治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本报记者 任生心 赵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