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0日 星期三

    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江苏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造就“加速度”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0日 01版)
    工作人员在江苏南通风筝博物馆清洁哨口风筝。CFP

        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资产、销售双超百亿元的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演艺集团成为我国第一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演艺企业;江苏广电集团2010年创收61.1亿元,跃居全国省级台第一;江苏广电网络公司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广电网络互联互通、全程全网……

        “江苏已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领跑者。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与科技的深刻融合是关键。”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指出江苏文化产业“加速度”背后的深层原因。

        停留于传统技术,文化与科技隔河相望

        江苏发展文化产业有其天然的优势:这里是经济发达之地,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带来大量文化需求;此外,江苏还是科教资源大省,拥有的普通高校和在校大学生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但长期以来,江苏面临着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大省难以匹配的尴尬境地。2004年,江苏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8.55亿元,仅占GDP比重的1.72%。以无锡为例,当时主营业务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仅占6%,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仅占6.2%,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无锡当时对文化产业的制作、加工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

        “那个时候,文化企业将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能力不足,运用现代高科技改造和创新传统文化产业的步伐也跟不上,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上没有得到充分运用。”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告诉记者,文化产业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从好莱坞电影到流行音乐,从媒介巨头到迪斯尼乐园,美国文化产业正是在科技的助力下,才会在国际上具备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知不足而奋进。2007年,江苏省政府设立了初始规模为1亿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并于2009年增加到2亿元,针对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新闻出版等领域进行资金扶持、加大科技投入。政策上的重视立竿见影,此后,江苏文化产业以每年30%左右的增幅蓬勃发展。

        有了科技,文化产业如同插上了翅膀

        章剑华将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归结为“三条线”:一是部分传统文化产业渐趋萎缩,二是部分传统文化产业依靠新技术的“武装”,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三是新兴文化业态异军突起,数字出版、网络电视等成为朝阳产业。“后面两条线,实质上就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结出的硕果。”

        “从无锡泥人、苏州刺绣,到民间戏曲戏剧,这些民间文化在慢慢消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无奈地告诉记者。

        然而,融入了新技术的传统文化产业却是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江苏凤凰职业教育图书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蓝立方职业教育数字复合出版工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化教材、多媒体课件和虚拟实训资源,并通过网络、电视、手机报等平台供用户选择。公司总经理王巧林告诉记者,该项目的虚拟实训系统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的虚拟和仿真技术,在线的仿真教学实验室、虚拟实训实验室可以满足实训教学的需求,实现用户的在线虚拟实践。

        现代科技在文化生产、服务、营销、管理等环节的广泛运用,也催生了数字电视、网络游戏、动漫等风光无限的新兴文化业态。统计显示,2009年江苏新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40.8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0.91%,全省动漫产品版权出口和对外贸易收入高达5.29亿元。

        江苏有线研发的第三代云媒体电视,无疑是新兴文化业态的一个代表。云媒体电视运用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了互联网、电信网和物联网“三网融合”,集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和富媒体于一体。云媒体电视还顺应了平面媒体数字化发行的趋势,为用户提供了68份报纸和23份杂志,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开电视看报纸”。

        “急行军”的背后,发展文化产业还需细思量

        2010年,江苏文化“走出去”实现新突破,对外文化贸易进出口总额937.8万美元,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137.6万美元。2006年至今,江苏省演艺集团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昆曲、民乐已成为对外开展商演的拳头产品,在境外及港澳台地区拥有大批消费者。2010年该集团对外文化产品出口达25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不仅如此,江苏工艺美术对外进出口额逐年增长,行业产值一直稳居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虽然近些年来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江苏决策层对现实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目前,我省文化企业在高科技投入上还不足,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最直观的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较少。”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马宁透露,全省4万家文化企业中,规模上亿元的仅占1%左右,而规模在300万元以下的则超过90%。

        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都开办了与动漫相关的专业或课程,省内各高校在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优势初步形成。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弱势。“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符合企业生产需求,懂动漫艺术的不熟悉电脑制作技术;熟悉电脑技术的,艺术素养功底达不到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南京艺术学院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晨不无担忧地说。

        当然,是不是有了科技的“武装”,文化产业就一定能做大做强?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何晓佑认为,我国部分文化产业难以为继,有些时候不是因为缺乏科技含量,而恰恰是缺少文化本身,特别是缺少原创的文化和文化传播的新方式。“文化产业要‘百花齐放’,只有在遏制低俗化的不良势头之后,现代科技才真正算有了用武之地。”

        “江苏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在2012年实现占GDP比重5%的目标,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有一段路要走。”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刘有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