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意,可以,可忍,不可忍”,是张中行先生用以衡量夫妻关系的四项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百姓与政府的关系——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是后蜀国国君孟昶所撰《颁令箴》中的几句诗文,后被宋太祖赵匡胤以“戒石铭”的形式颁行天下。
“戒石铭”中涉及了“官、民与天”之间的关系:官的俸禄来自民,民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而官又不能肆意妄为,因为他面对的,不仅有民,而且还有天。
其实,“天”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体涵义有所不同。
天的含义首先应是民。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说:“天地无心,视听在民。”在官场腐败透顶、百姓对当局彻底绝望的时代,所谓的天,完完全全地就是官的对立面——民,所谓的天意,几乎百分之百就是民意。
有时,朝廷、官府,甚至有些官员都可以成为“天”的化身。中国古代皇帝称自己为“天子”,“奉天承运”,只要某位皇帝不十分昏庸,百姓一般都会认可这种特殊的地位;如果某位官员的确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古书上就会称之为“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刘向《新序·杂事一》),被百姓视为“青天大老爷”。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依旧是“民”。朝廷也罢,官员也罢,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其“圣明”和“贤明”,多出自对百姓拥戴与否的在意和忌惮。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一基本原理多少有些领悟,使他们有时候还能保持这样一点清醒认识:把百姓得罪光了,这江山到底由谁来主宰,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在古代中国,天意的代表者经常在“官”与“民”之间转移。天下大治,天在朝廷;天下大乱,天在百姓。汉代黄巾起义时,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里的“苍天”指东汉王朝,“黄天”指的则是代表广大民众的黄巾军。“得民心者得天下”,说的是政权和权力由于获得人民的高度拥护和支持,提升了其合法性,成为“天”的化身。“失民心者失天下”,则是说如果朝廷视百姓为寇仇,民不聊生,造反就有了足够的合法性:“替天行道”。因此,中国古代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谓“革命”。《易》就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但革命从酝酿到爆发到成功,是一个较为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得民心和失民心,都不构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充分条件;政治权力的得与失和民心的关系很大,但同时又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拿失民心来说,就有个范围问题,失去了小部分,还是失去了大部分,后果很不一样;程度问题同样很重要,“可意,可以,可忍,不可忍”,是张中行先生用以衡量夫妻关系的四项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百姓与政府的关系。人民对政府不拥护,但可以忍受,是一种程度;深恶痛绝,不共戴天,“时日曷丧?予与女皆亡”是另一种程度。
今日中国,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尽管“百姓的事比天大”的说法很流行,但从根本上说,今日中国的“天”,不再是“民”,也不再是“官”,而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无论是民,还是官,都要依照制度行使自己的权利,又受到制度的约束。人民群众和政府官员都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合法渠道参政议政,从根本上奠定了官民关系和谐的基础,又使正常的政治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2004年2月12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济南被注射执行死刑。“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晚抓住王怀忠。”这是王怀忠“犯事”之前,在安徽省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谚。这句民谚内涵的学术价值在于:它表明今日中国百姓把惩治腐败的希望寄托在反腐败制度的健全上,而不再指望少数“青天大老爷”。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