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8日 星期一

    先“舍”后“得”得民心

    ——北京人认同北京经济调控措施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8日   15 版)

        8%,北京市上半年经济增速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位最低。8月2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经济发展情况座谈会。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从多个角度对经济增速、宏观调控成效进行了分析。市民们说:“北京人生活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质量最关键。”

        如何看待发展速度

        赵磊指出,对于经济增速多少是“适度”的,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需要认真考虑。

        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适度”速度。当前,北京经济总量已达到近14000亿元,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经济发展已基本上处于平稳增长的发展阶段。

        不同的发展环境有着不同的“适度”速度。根据测算,北京过去经济潜在增长率一般在9%左右,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调整下,8%的增速与目前潜在增长率较为吻合。

        不同的功能定位有着不同的“适度”速度。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履行好“四个服务”的职能是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适度”速度会为城市功能的发挥创造物质基础,但“过度”速度对城市功能的支撑边际效应会减弱。

        不同的资源禀赋支撑条件有着不同的“适度”速度。北京市人均土地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100%的天然气、100%的石油、95%的煤炭、64%的电力、55%的成品油都要从外埠调入。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由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发展速度不能超出这个承载能力;第二,原来依靠物耗投入支撑发展的方式,必须调整和转变。

        基于上述认识,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对今后五年的发展速度进行了综合的、细致的测算,认为8%的增速就是北京的“适度”速度,这既符合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外在要求,又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自身资源支撑条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必然要求。

        如何看待调控成效

        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都,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前半段,北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和表率。

        赵磊特别强调,北京的调控有三大显著特点:

        其一为“主动”调控。北京坚决贯彻中央关于调结构、转方式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主动调控,敢于牺牲当下的一些发展速度,敢于迎接调控给当地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考验,敢于先“舍”而后“得”。

        其二为“重拳”调控。这次的调控是动了真格的,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敢于触碰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比如汽车对北京全市消费的贡献率曾达到60%以上,是全市消费中的最大支柱,但为了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市政府实施了汽车限购政策;房地产投资一直占全市投资的半壁江山,相关税收收入也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0%以上,但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市政府实施了国内最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措施;首钢曾经是北京市的工业支柱,也是北京市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面旗帜,但为了缓解资源、环境的矛盾、促进产业升级,首钢实施了搬迁调整。

        其三为“民生”调整。这次调控的楼市、车市、钢市等都是涉及民生的重点领域,虽然当下影响了北京GDP的规模和速度,但却直接触及了城市发展的核心矛盾,有利于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有利于增加可持续发展后劲。

        事实是:中国科学院日前首次发布了中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报告,北京位于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的第一位。

        今天,记者到双秀公园进行随机采访,找正在遛弯儿的市民拉家常,听到的基本都是对北京经济调控的赞同之声。

        (本报北京8月7日电  本报记者 杜弋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