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高,只有更高。高价幼儿园的新闻已经不再有“石破天惊”的效果,反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即便动辄七八万元的“天价”并不能被普遍接受,但却挡不住后来者的追赶和超越。
高价,从何而来?
近日,武汉一家幼儿园的一纸通知,将园内幼儿学费由每月3800元,涨到了每月5400元,合计每年5万多元,这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年收入大抵相当。在武汉,北京、上海、长沙、广州、郑州、沈阳、南京等地都有高价幼儿园的影子。其中郑州一所幼儿园学费甚至达到了“年收十万零一”,园方号称取的是“万中挑一”的意思。
据报道,这些高价幼儿园各有自己的“特色”。环境一流当是应有之义,有的周围环境秀丽,有的包下整栋别墅作为教舍,孩子们在园中感受到的是极优越的学习环境。在课程设置上各园也是尽走高端路线,除了一些基本课程,还有如西方社交礼仪、马术、高尔夫、钢琴等贵族课程。另外,孩子们的饮食也是精心准备的,有特制食谱、有西餐如番茄通心粉。
对于超高价位的学费,园方表示一般由三个因素造成。一是教育费,比如孩子在校外培训钢琴一年也要一万多元,园内学习的话,学费自然高了。二是基础设施费,包括校舍、教具、生活设施等,都比一般幼儿园条件要好得多。三是教学资源,许多高价园都号称有高素质的教师,比如说过了英语六级、接受过国际先进幼儿教学理念等。
斥重金购入园内设备,引进师资力量。在如此高的办园成本下,为实现盈利,必然收取高额学费。
起跑线上何以负重至此?
幼儿教育的高收费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能被普遍接受的、高教学质量、低学费的公办园数量有限,幼儿家长不得不选择民办幼儿园。“虽然价钱稍微高一点,但是有过硬的师资和舒适的环境,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这里也放心一点。”不少家长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咬紧牙关将孩子送入高价幼儿园,客观上推动了幼儿园学费的普遍上涨。
“高价幼儿园的出现也是市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铁芳认为,许多家长有经济条件了,有这方面的需求,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在这种需求下,加上不少幼儿园创办者刻意的“引导”,制造各种“噱头”、推波助澜、形成风气,让家长认为“钱多就是好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监管、调控的问题,需要加紧培育成熟的市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梁志燊认为,幼儿教育应该首先建立在普及和普惠的基础上,另外再根据家长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教育需求,办出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教育。她表示,有特色、质量高的教育成本是会比较高,但也有一些是为了“迎合家长的炫富心理”。
专家表示,尽管天价幼儿园有着一定的市场和空间,但学前教育应回归公益本性。国家应加大对民办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引导民办学前教育从“以价求生存”向“以质求发展”转变。
高价等于高质吗?
家长为孩子缴纳高额学费,就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换来一份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吗?
“教育没有从孩子出发,而是从大人的需求出发,教育竞争被提前了,满足的是成人的教育需求。”刘铁芳表示,目前的幼儿教育很多不是立足于孩子的发展,而是立足于吸纳生源的办园策略。
对于幼儿培养,梁志燊说:“应该培养的不是孩子的读书写字能力,还要注意孩子的健康。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要保留孩子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应该让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操作认识环境、累积经验、启发智慧。
“高价幼儿园并不一定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孩子。”刘铁芳认为,“孩子的教育应该‘自然化’,多与大自然接触、达到儿童自然成长的过程。所谓‘幼稚园’,就是要幼稚、天真,不要沾染成人化的习惯。”
讲述儿童生活的纪录片《小人国》,导演张同道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父母通过学习来对孩子进行管教,让很多孩子掌握了很多东西,脑袋像个电脑芯片,问什么都知道。但问题是,他没感情了、没体验了,缺乏对世界的温度。这是最恐怖的。”
幼儿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幼儿园设施之豪华和教师所授技能之多少。如果把孩子变成功利的牺牲品,让他失去童年的快乐天真,这样的结果会不会是另一种“输不起”呢?
(本报通讯员 陈雪紫 范君 本报记者 靳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