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5日 星期五

    传承友谊从了解开始

    ——俄罗斯中小学生的北京之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5日   09 版)

        “我最想了解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化,我还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看这个国家的发展。”斯切班说。

        “我非常喜欢跳舞,这次来可以了解中国的舞蹈。”阿丽娜说。

        斯切班和阿丽娜是正在中国享受12天假日的俄罗斯中小学生夏令营代表团的团员,7月30日抵达北京的第一天,他们对记者这样说。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15周年,站在这个历史节点,两位俄罗斯小客人口中的“了解”,仍然意义重大。正如这次代表团团长、俄罗斯“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主任马尔佐耶夫所说:“要把我们这一代友谊的接力棒传给下一代,绝不能仅靠我们教给他们的那点儿过去的历史,而是创造条件让他们了解彼此民族的文化与传统,了解彼此的发展现状。”

        2008年和2009年,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邀请,中国四川、陕西、甘肃地震灾区的1500名中小学生分两批赴俄进行了疗养。马尔佐耶夫的俄罗斯“海洋”全俄儿童中心接待了共计945名中国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2009年6月17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向俄总统梅德韦杰夫提出,邀请1000名俄中小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马尔佐耶夫担任了2010年首批500名俄中小学生来华夏令营的团长。这样的经历让他认识到,友谊的传承还真需要了解来“浸泡”。

        不过,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最先让俄罗斯小客人了解到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夏令营首日,集体用餐时,餐桌上的筷子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刀叉,拿起筷子摆弄起来,一些悟性高的小朋友很快掌握了这门“绝技”。当然,接下来的长城、故宫、颐和园之游,天安门广场、鸟巢、水立方之行,更是他们了解中国历史与现在的“大餐”。“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很多小客人在学会“您好”、“谢谢”后,最想努力学会的一句话。

        与北京八十中学生的交流,最让他们兴奋。与中国学生一道参加的剪纸、脸谱绘画、中国结编制,是他们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中国传统。

        想学点中国舞蹈的阿丽娜也实现了愿望。她和同伴们向中国学生学着跳起了《灯笼舞》,别看她是初次接触中国舞,但毕竟从4岁开始学习舞蹈,这次又是从舞蹈团150名伙伴中脱颖而出获得参加夏令营的机会,舞蹈功底非同一般,没学一会儿,她的《灯笼舞》就跳得有模有样了。

        “这不仅仅是一次联谊活动,更是俄罗斯孩子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俄罗斯学生,从而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友谊。”八十中党总支书记李宝辛告诉记者。

        目前,俄罗斯小客人分为两组分赴大连和上海,继续加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

        (本报记者 王庆环 本报北京8月4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