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5日 星期五

    “没有音乐,我们的精神会枯萎”

    ——访奥地利指挥大师约翰纳斯·维尔德纳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5日   08 版)
    图为维尔德纳指挥在接受本报专访 方祥生摄

        对约翰纳斯·维尔德纳指挥的采访是在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的演播厅进行的,他一边擦着额头的汗珠,一边带着歉意说,“刚排练完,我换件衬衣就来”。维尔德纳早已是奥地利最负盛名的当代指挥之一,曾长期在德国、英国、捷克、美国、日本等国执棒。随和的个性,立即拉近了我与这位“大腕”的距离。

        他首先感谢中方邀请他和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访华。他说,乐团为有机会向中国观众介绍奥地利音乐而振奋,要将最好的音乐展现给中国观众。这是一支有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挑战、擅长各种风格的开放型乐团。自1969年建团以来,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一起,被国际音乐界视为“维也纳三杰”。

        维尔德纳说,这次在中国演出的曲目都是有奥地利特色的作品,从莫扎特、舒伯特、施特劳斯到科恩戈尔德、施韦茨格,音乐跨度超过200年。在这些大师的作品中,又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莫扎特的《魔笛》、舒伯特的交响乐《未完成》、小施特劳斯的《皇帝圆舞曲》等。科恩戈尔德是20世纪广受欢迎的奥地利古典作曲家,他在美国期间创作的作品,表达出他对土地、对家乡的浓郁情感。这与中国音乐同土地、同农民的关系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在严肃音乐中汲取民间音乐元素的创作风格,是奥地利近200年音乐创作的一个明显特征。这种音乐与农民的密切关系,除意大利外,在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很难见到。

        他强调说,奥地利音乐不是抽象的,而是人性化的,能点燃观众心中的激情。据乐团团长沙伊伯介绍,为庆祝该团成立40周年,他们请奥地利当代作曲家为乐团写一个40秒长的贺曲,迄今收到了约100首。他们从中挑选出4首作为加演曲,要给中国观众一点“惊喜”。

        维尔德纳说,选择舒伯特的交响乐《未完成》,不仅因为这是一部给人留下许多猜想的作品,更因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美的作品。舒伯特31岁就辞世了,后人发现了他的遗稿《未完成》。该作品分4章,前2章已完成,第3、第4章未完成。后来,一些研究音乐的人想按舒伯特的创作思路完成其作品,结果反而对前2章形成破坏。所以,从这种意义上看,《未完成》实际上是一部已完成的作品。舒伯特27岁左右开始创作《未完成》。此时,贝多芬已50多岁,不再创作交响乐。而当时,舒伯特只被视为善写小曲的大师。舒伯特一直想通过创作重量级的交响乐来改变自己“只能写小曲”的形象,填补贝多芬留下的空缺。

        贝多芬是德国人,舒伯特是奥地利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是主题宏伟、演奏难度较大。而奥地利作曲家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演奏流畅。他认为,舒伯特最终未能摆脱奥地利作曲家的特点。贝多芬在欧洲音乐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贝多芬之前,欧洲的音乐是分阶级的。上流社会的贵族不听“民间音乐”;下里巴人也不懂所谓的“高雅音乐”。是贝多芬的交响曲突破了“高雅”与“民间”的隔阂,受到不同阶层的广泛喜爱。贝多芬之后,这种音乐隔阂悄然消退。法国大革命曾明确提出,音乐、艺术属于每一个平民,不是封建贵族的专利。

        维尔德纳说,奥地利是幸运的,音乐的普及程度很高,音乐已像面包、沙拉一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面包、沙拉,我们会生病、死亡;没有音乐、艺术,我们的精神会枯萎、灵魂会死亡。所以,他尤为赞赏中国举办各类音乐节,积极普及、推广音乐的做法。

        维尔德纳说,他曾有幸与广州、香港、上海和北京的乐团合作。中国音乐人对欧洲音乐的开放和好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与中国的一个乐团排练马勒的交响乐,但大提琴的演奏不到位。后来,他介绍了创作背景,要求他们在演奏时表现一种“从晨雾中走来”的感觉。第二次排练时,一位大提琴手从网上找了一堆材料分发给大家看,再演奏时就有了感觉。还有一次是与广州的乐团合作,要演奏牛铃的声音,但怎么演都不像。奥地利山区,每一头牛脖子上都要系一个大小不一的铜铃,农民根据铃声来判断每一头牛在干什么,是在吃草、还是在休闲。后来知道当地的牛不戴铃,乐师想象不出牛铃的声音。他从网上找来挂着牛铃的奥地利风光片,乐师听了后就奏出了满意的牛铃声。其实,有些东西不是乐谱能表达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其内涵。从这种意义上看,国际交流非常重要。(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本报维也纳8月4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