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几种表述
从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之后,全社会十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为了更好掌握和践行这一价值体系,人们又进一步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概括。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本、公正、民主、和谐”;“共同富裕、公正民主、科学文明、人本和谐”;“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集体主义”;“共享共建”;“民主、平等、公正、互助”。其中,人本、民主、公正、和谐是强调最多的。
五条凝练的科学方法
要真正凝练出一种能被人们广泛认同、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确立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论:
一是定位要准确。目前,我们接触较多且较为具体的,是行业价值;从中可以抽象出共同价值;进而可以从共同价值中抽象出基本价值;再从基本价值中可以抽象、提升出高度浓缩、更为凝练的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所需要建立的是“面向所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要针对并力求解决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根本问题,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
二是覆盖面要广泛。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凝练有三种基本的选择方案:第一,围绕“人在活动中发生的基本关系”,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围绕“人的劳动活动的完整结构”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围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本特征和时代要求”,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内在逻辑要清晰。凝练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符合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逻辑,也要使其表述具有内在的逻辑,这样才具有科学性。
四是基本原则要遵循。应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时代精神和当代人民群众实践要求的统一;体现社会主义活力与社会主义和谐的统一;体现全面性与核心性的统一;体现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要求的统一。
五是凝练要达雅。我国古代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我国“五四”运动时期讲的“科学”、“民主”,法国大革命时期讲的“自由、平等、博爱”,新加坡讲的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尊重个人、协商共识、宗教宽容”等,对我们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启发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既要具有深厚底蕴,又要鲜明生动;既要利于记忆,又要便于传播;既不要过于直白,也不要难以理解。目前看,用两个字和四个字表述的比较多。实际上,一个字难以涵盖丰富的内容,三个字无法表达完整意思,二个字、尤其四个字能兼顾各方,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三种凝练的方案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可以尝试地提出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围绕“人在活动中发生的基本关系”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表述为:“共处共存、共爱共享、共生共进、共创共富、共信共和。”
马克思指出,人在现实中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是处在“共同体”中的人。人在活动中必然逻辑地发生这样的基本关系:起初首先发生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家庭的关系→人和社会即各个组织、单位的关系→人和国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和自然“共处共存”是核心的价值选择;在人和家庭的关系中,“共爱共享”(互恩互爱、同甘共苦)是核心的价值选择;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共生共进”(协调发展、共同进步)是核心的价值选择;在人和国家的关系中,“共创共富”(共同创造财富、共同达到富裕)是核心的价值选择;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共信共和”(诚信、和谐)是核心的价值选择。并且在上述基本关系中,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平等”、“公正”、“和谐”理念,又具有学理基础。
第二种方案:围绕“人的劳动活动的完整结构”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表述为:“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人的劳动活动的内在基本结构可简要概括为:劳动对象→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产品分配→作为结果的劳动关系。虽然人们都从事着不同的劳动职业,但最根本的价值导向都应是“各司其职”,在其位谋其政,即尽职;人们在各自不同的劳动或工作岗位上,最根本的价值导向就是“各守其责”,即尽责;人们在劳动活动中,最根本的价值导向就是“各尽其力”,充分发挥其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即尽力;人们在劳动或工作中作出了多大贡献,理应得到多大的回报,人人理应享有其应有的权利,人人理应使其能力与岗位相匹配,即得其应得、“各得其所”;只有人们在各自的劳动或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才能做到“和谐相处”,这也正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
第三种方案: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表述为:“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公正仁和”。
在当代中国社会,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本特征和时代要求集中体现为:以人为本,这是社会主义最根本、最高、最核心的价值原则;人作为人的根本价值追求,是自由平等权利。自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根据,平等是人和人关系上的本质追求。因而,以人为本首先应尊重人的根本价值追求,即自由平等权利;自由平等内在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家庭、人和社会、人和国家、人和人的关系中力求做到公正、仁义、和谐。自由平等权利是公正的人性基础,公正内在要求做到仁义,公正仁义的结果就是和谐。人本、平等、公正、和谐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但做得是相当不够的。强调人本、平等、公正、和谐既具有政治意义,又具有学理基础。
在这三种方案中,第一、第二种方案相对具有“中国特色”,第三种方案相对具有世界的贯通性。如果相对强调“中国特色”,第一、第二种方案是最佳选择,如果相对强调“世界贯通”,第三种方案是最佳选择。类似于第一、第二种方面的表述,人们关注不够,而类似于第三种表述,人们关注较多。我本人更赞成第二、第三种方案,因为它既便于记忆和传播,又具有现实针对性,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有利。需要强调的是,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于记忆的形式是必须注重的,但具有政治意义、学理基础和实践价值的内容是更为关键的,不能为了形式而牺牲内容。
(作者系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