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3日 星期三

    大学生村官在扬州才华尽展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3日 06版)

        今年是扬州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的第四个年头,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1383个村、社区已有大学生村官1490余名,在江苏省内率先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创业 带动生产发展

        盛夏七月,记者见到郑福源的时候,他正在菇房查看金针菇的生长情况。2008年于南京审计学院毕业后,他被选调到仪征市大仪镇路南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从在办公室打打字,到担任路南村的党支部书记、管理全村4688位村民的大小事务,不过两三年的时间。

        如今除了日常事务外,他还管理着两个创业项目——一是以当地农业生产废弃物“秸秆”为培育材料的金针菇种植,另外一个是大棚蔬菜种植。前一个项目从2010年9月投产以来,截至2011年3月已创造产值400万元,目前日产金针菇3吨,吸纳60余名职工就业。当被问到下一步的计划时,他挥了挥头上的汗,“搞好我的两个项目,带动老百姓就业;带好我的村,以我们村老百姓的幸福感为工作的标准。”

        创新 培育文明乡风

        清华大学法律硕士李伟2010年9月被选调到江都市仙女镇横沟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刚开始几个月的时候总有办公室的同事要求他帮忙处理各种电脑方面的问题,“后来觉得总是这样也不行,我就现场教他们。现在他们已经相当熟练了,包括使用Excel软件整理各种数据。”李伟的“业绩”不仅在于做电脑教师,他还利用现今发达的网络购物给村里生产的蜂蜜寻找销路,并由此加快了村里的信息化建设程度。

        “年轻人敢想、敢做,有理想,有热情,我们也一直把他们当做干部的后备班子在培养。”扬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此评价他们的村官。

        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真正“干得好”,扬州市委组织部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一是搭建事业平台——不仅给毕业生提供担任村、社区“两委”(村支部和村委会)职务的机会,还设立创业扶持基金引导大学生村官进行创业。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市各级领导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子、交朋友,在工作及各类问题上予以指导;在全市各县、区推广建设“大学生村官驿站”,搭建学习、培训、沟通、交流、联谊的一体化平台。(本报通讯员 韩 寒、王丽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