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2日 星期二

    中国经济:会不会“硬着陆”?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2日   16 版)
    陈佳贵
    张立群
    王小广
    为加快经济转型,上海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今年上半年,上海GDP增长了8.4%,低于全国9.6%的增速。图为上海市陆家嘴金融区。CFP

        访谈嘉宾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主任  陈佳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张立群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王小广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丽君  李慧  冯蕾

        近期,中国经济会否“硬着陆”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广泛关注的话题。如果说,一架未经减速的飞机失控后直接冲撞到大地上的“硬着陆”方式是极其危险的话,那么一国经济从运行的高点迅速往下掉也同样会引发经济大起大落。

        目前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硬着陆”的可能?“硬着陆”的表现特征有哪些?中国经济增速缘何放缓?

        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充足,并不存在“硬着陆”的可能。中国经济增速适当放缓是宏观调控所期望的目标,有利于结构调整、提高效率和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会“硬着陆”是一个伪命题 

        记者:少数外国经济学教授唱空中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可能在2013年遭遇“硬着陆”,对此您怎么看?

        王小广: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增长,现在面临的不是速度高低的问题。我认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当放缓是一件好事。所谓“硬着陆”,我理解,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增速低于5%就是“硬着陆”。但从现在来看,是不可能的。那么,有人说是否会出现“滞胀”?答案也是否定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那一年,我们国家的GDP增速都能达到9.2%,2009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1%,这是多年来的最低点。现在没有必要担心经济增速会低于5%。我们国家经济增速在1998年和1999年曾两次达到了8%以下,1998年为7.8%,1999年为7.1%。其中2008年四季度GDP增长6.8%,2009年一季度GDP增长6.1%。值得注意的是,当GDP降至8%以下,CPI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变成负的了——这意味着所谓“滞胀”(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不存在,中国经济增幅下降的时候,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张立群:我认同这种观点,“硬着陆”的判断是不科学的。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基本条件并未发生根本性逆转,而我们目前进行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将更好地发掘出经济发展的潜力,因此 “硬着陆”是没有根据的。

        陈佳贵:从当前的形势分析,今年GDP增长保持在9%以上没有问题,9%以上就算“硬着陆”了?我看谈不上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今年GDP的增长速度定在8%,如果现在9%的增长还被认为是“硬着陆”的话,我们岂不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硬着陆”的目标?所以,说中国经济会“硬着陆”是一个伪命题。

        从趋势看,我国经济也正处于一个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逐步迈向增速相对趋缓的平台。研究表明,GDP增长8%-9%可以视为最优增长区间,9%-10%可以视为次优经济增长区间。

        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来看,连续四个季度都在9.5%左右,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下滑。而从对国民经济增长幅度最大的、也最容易产生波动的工业生产来说,增长率在近一年都保持在13%左右,按照过去我们的研究结果,现在的工业增长处在一个比较合理且稳定的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

        记者: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6%,相对于去年一季度11.9%的增长出现一定程度回落,您如何看待经济速度放缓背后的原因?

        张立群: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调是我们从应对金融危机向常规增长的一种正常转型。如果说2009年-201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力量发挥了很大作用,那么2010年以来,市场力量则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比较强劲。上半年,我们的投资尤其是非国有企业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速,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与此同时,上半年外贸出口增速虽然出现回落态势,然而增长依然达到24%;尽管居民消费额增速出现回落,实际增长率也超过了10%。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总需求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这是决定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因素。

        王小广:首先,经济增长放缓不叫“下行风险”而是“下行安全”,是一个好的趋势。主要原因还是需求问题。中国经济是投资主导,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消费需求与出口需求不足。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9%,2010年是14.8%,今年1-6月进一步下降到10.8%,这个降幅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从出口看,出口增幅已连续两月降到20%之下。过去出口增幅通常是经济增幅的两倍,而从未来看,将基本与经济增幅同步。消费与出口,这两个最终需求的不足是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

        “中国式的三角”应保持平衡

        记者:有人称,当前的经济增长面临着“中国式的三角”格局:一边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一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三边是通胀水平,如何保持“三角”的平衡?治理通胀以及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会带来经济增速的大幅度滑坡吗?

        张立群: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幅度和经济增长质量三者存在内在联系。目前看,适度降低一些经济增长速度,对于稳定物价涨幅,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王小广:中国经济的表现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比如,以1996年为分界线:之前是短缺经济,是卖方市场;1996年以后是过渡经济,是买方市场。中国市场早已摆脱了短缺经济的特征,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分析经济增长与通胀关系的时候不能参考越南、印度等短缺经济的国家,也与新兴经济体并不完全一致,反而更像发达国家。

        陈佳贵:经济增长速度过快,需求旺盛,必然要促使价格的上升,形成通胀压力。历史数据也提供了佐证,1992年至1995年,GDP超常增长,进入11%至15%区间,CPI也进入了6%-25%的区间。我认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还是治理通胀,通胀的治理如果不起成效,将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全局发展。

        经济增速回调是结构调整的机遇期

        记者:一些海外学者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15年前后触及“减速带”。依据有两方面:其一是认为中国房地产存在巨大泡沫,泡沫破裂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其二认为房地产泡沫破裂会导致银行坏账大量增加,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这些分析科学吗?如何正视目前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警惕未来几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张立群:应该说,我国房地产确实出现了泡沫化苗头,但治理是及时的。从2010年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多轮调控,目前房地产需求增速明显降低,房价涨幅趋稳。从长远看,中国2亿左右的城镇非户籍人口住房需求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在收入增长和购买力提高的支持下,城镇住房需求潜力非常大,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泡沫破灭问题。另一方面,中国的住房贷款体系比美国安全程度高得多,我们没有零首付的次级抵押贷款,也很少有月供违约的现象。银行的住房贷款不存在很大风险。所以,某些专家预测的中国经济将要崩溃的说法是很不可靠的。

        当前,经济增速回调恰恰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机遇期。中国需要在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基础上下大力气,关键是要按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加快将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调整升级,引入平稳可持续发展轨道。

        陈佳贵:中国经济目前确实正处于结构调整的转折关头。调整经济结构,就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只有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才能促使宏观经济环境向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方向转变。如果所有的企业经营都能赚钱,那么谁还会费力去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呢?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动力就缺失了。不能说一有小企业倒闭,就放大到整体经济出了问题,应该辩证和客观地看待。从小型企业本身的特点来讲,就是生生死死、自我调整的过程,这在各国也是普遍正常的现象。

        王小广:未来我们更需要内需结构的优化。中国经济要逐步摆脱对投资的依赖,而更多依靠服务业。从上半年数据看,第二产业增速很快,而第三产业增长不尽人意。服务业的发展可能不会带来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但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将为促进消费打下基础。服务业发展不好,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不够,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此外,从上半年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 低于GDP9.6%的增速,更低于企业利润与财政收入的增幅。

        ■专家观点

        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仍在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中国的零售额增幅较高,就业形势较好;电子、医药、通讯等高技术行业增长较快,服务业势头良好;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区域协调性增强。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仍在,不会出现滞胀或“硬着陆”,全年仍能保持9%至9.3%的增速。

        短期内,中国经济运行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压力仍较大,国内货币存量规模较大是中国通胀的核心问题,而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高企,使中国同时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只要金融体系和社会是基本稳定的,就不必担心“硬着陆”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今年经济增速下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结构问题和周期问题胶着时期,只要金融体系和社会是基本稳定的,就不必担心经济会“硬着陆”。就长期而言,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周期还在延续,应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

        解决中短期的困难,出路在于趁当前宏观调控正处于较好势头时,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同时加大前瞻性、针对性的调控力度,对结构转型拿出真正的战略勇气、坚定的决心和一整套让市场看得清楚、并让市场充分相信的、长短期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内外冲击叠加才可能造成“硬着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全球经济已经基本度过了危机后的快速复苏阶段,美、欧、中三大经济体增速放缓共振,将首先从需求端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原油等资源品价格有进一步回落的可能,短期制造业去库存(指降低产品库存水平)风险加剧。从中长期看,外部经济风险升温,外需羸弱将导致出口减速,而国内货币政策一紧再紧,汇率超调风险不断累积。如果内外冲击叠加,中国经济重演2008年第四季度“硬着陆”的可能性会进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5年内不会出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5年内中国经济不会出问题,一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依然存在;二是中国政府现在财力雄厚,从外储、国有资产等各方面来看,有财力抵御在未来5年内可预见规模的经济冲击;三是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是全球表现最好的,不存在滞胀的问题。

        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是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通胀水平三者之间的取舍抉择。治理通胀以及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不会带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幅度的滑坡,8%的增速还是有把握的。

        中国经济已经处在“软着陆”过程中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若一年之前谈中国经济“硬着陆”是非常好的警告,但去年下半年到年底, GDP增速已从10.7%降到9.5%,工业生产和投资都逐步放缓,中国经济已经在“软着陆”的过程中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实施,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大泡沫、大危机。从中长期而言,宏观调控是好消息,因为它使经济更加平稳,这对中小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否则就像这次美国经济危机一样,一旦泡沫突然破灭,一大批企业破产倒闭。

        眼下,货币紧缩政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今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情况会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全年CPI增幅将保持在5%左右。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目前仍在可控范围内,真正有风险的地方债务比重不大。(邱玥整理)

        ■延伸阅读

     是泡沫破裂,还是世界第一?

        “如果经济增长低于8%,通胀率一年以上维持在5%到6%即为‘硬着陆’。”这是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给出的定义。他因为曾准确预言美国的次贷危机会演化成世界金融灾难而被称为“末日博士”。

        近日,鲁比尼预测:中国经济有可能在2013年出现“硬着陆”。在今年和明年,中国发生“硬着陆”的概率为15%。如果中国政府不针对投资过度、高通胀率提出行之有效的经济改革措施,2013年这一可能性也将调高至40%。同时,中国的投资占GDP总量的近50%,这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模式。

        与之相反的是,前不久,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16年美国GDP将由今年的15.2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降至17.7%。届时中国GDP将由2010年的11.2万亿美元升至19万亿美元,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中国GDP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一速度明显快于不少经济分析师先前作出的预测。

        应该说,短期内中国经济既不会泡沫破裂,也不会很快超越美国。对于外国经济学家和机构的上述判断,我们应理性看待。           (张小龙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