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2日 星期二

    美丽的白哈巴

    贺捷生 (军事科学院)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2日   09 版)

        这真是一次迷人之旅,神仙之旅。去往白哈巴的路,几乎是在喀纳斯湖景区穿行,有相当长的一段,干脆沿着喀纳斯湖的湖岸蜿蜒。喀纳斯地区是当今世界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也是中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居地。因此,去白哈巴的路上,每走一步,都是新鲜的、奇妙的,充满待解的神秘。

        陪同我的阿勒泰地区行署李秘书长告诉我,图瓦的渊源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论,有人说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老弱残兵,有人说是500年前从俄罗斯迁徙过来,也有人说他们是唐努乌梁海人,甚至还有人认为他们是印第安人的祖先。他们则更愿意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图瓦人爱吃肉喝酒,唱歌跳舞,还流传下来具有很强文学性的民歌。

        李秘书长告诉我们,中国的图瓦人都聚集在喀纳斯这么一个僻静的地区,统共也只有4个村庄,仅2000多人。白哈巴村与边防连挨得最近,从白哈巴边防连再往西,就是别人的国家和土地了。白哈巴边防被称为西北第一哨,并且声名远扬,这既源于它守着中国最西的一条边防线,也和当地军民和谐共处,共同戍边有关。

        谈话间,白哈巴村出现在眼前。由于还要去看望边防连的官兵,只好从穿过村庄的街道上,把这个令我十分向往的村庄,草草地浏览一遍。这是一个美得祥和、美得静谧的村庄,就像书上介绍的那样,宁静而古朴,原始而安详,处处有森林、青草、野花、木屋和溪流。虽然正值夏天,但离边地的冬天已经不远了,村庄后面的山林开始由绿向红过渡,是明晃晃的一片橙黄。村庄里袅袅地升起几缕炊烟,白得让瓦蓝的天空显得更蓝了。几朵白云在山腰的白桦林间缓缓游动,让人弄不清楚是顺风飘过去的炊烟,还是被村庄的屋顶随手扯散又飘走的云朵。这一切,亦真亦幻,如梦如歌。

        村庄里的图瓦人诚实,淡然,对从山外来的陌生人,保持着小小的好奇。他们有的从山上赶着牛羊回来,有的或骑车或徒步,沿着村庄前用木栏围起的道路慢悠悠行走;牛羊偶尔发出的吼叫声,和人们偶尔发出的咳嗽声,使本来就很静的氛围,更显沉寂。看见我们走过来,就要擦身而过,他们都很有礼貌地让路,脸上隐现有节制的笑容。发现我们没有在村里停留的意思,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地不是白哈巴村,而是白哈巴边防连,所以淡淡地以礼相待。而正是从这样的淡然,这样敬而远之的神态,使人看到有一种东西仍被他们在细心坚守着。我很希望看到这种坚守。

        穿过白哈巴村到达边防连时,已是下午5点了。由于与北京有近3个小时的时差,这里依然太阳高悬,官兵们刚结束午休。没有人声的嘈杂,也没有汽车的喧闹,四处是一片出奇的宁静,仿佛连阳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

        走进连队的荣誉室,我们不由得齐声发出赞叹。白哈巴边防连取得的荣誉,就同这里的风光一样,让所有来参观过的人都感慨不已。白哈巴边防连不仅是受国务院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而且在建连36年的历史中,7次被上级表彰为学雷锋先进单位,7次被当地政府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集体,连续数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树为群众工作模范单位。

        这些成就的取得,来源于边防连官兵数十年如一日地为当地人民做好事。边防连的领导说,图瓦人一向以游牧业为主,不会种菜,为了让村民吃上菜,战士们便手把手地教他们。过去图瓦人以牛羊肉和奶为主食,现在他们的餐桌上已经离不开青菜了。随着白哈巴旅游业的发展,战士们还帮助图瓦人把牛奶做成奶酸素卖给游人,这既解决了他们牛奶资源运不出去的问题,又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此外,对于那些以牧业为主的村民来说,孩子上学是最大的问题。白哈巴蒙古学校是边防连的主要帮扶对象,连队每年都不间断地派出会两种语言的辅导员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不让一个孩子辍学。连队的军医吴新民、卫生员唐爱民,在连队工作4年,先后为20多位难产妇女平安接生,并帮助群众普及预防各种传染病的知识,使白哈巴村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村民称他们是“白哈巴人民的生命守护神”。

        然而,这里的气候条件却是无法想象的。边防连的领导介绍,边防上一年被大雪封山都在七八个月以上。常常冬天要抗击雪灾,春天要对付由积雪融化后造成的洪灾。有许多民工被困在大山里,我们的官兵只好从比人还高的积雪中翻山越岭去营救,最后连人都走不进去了,只能请军区出动直升机。每当冬季来临,官兵们除了要在冰天雪地中守卫边防,还要下山去帮助白哈巴的村民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官兵就在这白雪覆盖的世界里,一天天地睁大眼睛,守护着祖国的安宁。

        离开白哈巴边防连的时候,我几乎是一步三回头。官兵们也都站在营房的最高处,站在高高的哨卡里,向我频频挥手,目光里流露出让人放心的果敢和坚毅。虽然在连队只待了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在这时,我突然发现我这个老兵的心,与这些孩子们的心,连得更紧密了。不知为什么,尽管眼前苍山如海,林涛阵阵,到处是片片葱茏,可在我的视野中却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积雪。而我们这些可爱的战士,就站在这白雪覆盖的群山之上,没有一阵风能吹倒他们,没有一片白能遮掩他们。

        冬去春来,我们这些可爱的边防官兵啊,就是那一座座不倒的山峰。

        (作者为著名军旅作家,少将,著有多部散文、纪实文学作品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