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兵团学校的两个星期,我每天都很兴奋。这次支教,净化了我的心灵。”她说她不知道累,她用“玩命”来形容自己对教师这个行业的责任和热爱。
她是张建云,北京大兴区少年宫高级声乐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农十四师224团学校缺音乐老师时,这位全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获得者,义无返顾地利用自己的休假,携带着1万多元自己购买的教学用具,自费来到这个学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两个星期,对一般人来说很短暂,但在224团学校孩子的心里,他们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带着他们飞向音乐的花海。
人们感叹张建云的善良与崇高,更感叹她那美好的心灵。
“去新疆丰富人生”
张建云2000年来到大兴少年宫,之前12年她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和团委书记,之后11年她是少年宫老师。她说去新疆的念头由来已久。她的婆婆柴喜春是北京十大杰出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张建云一直都把婆婆作为榜样来要求自己,希望在教师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23年的教学生涯,她看着身边很多老师被组织到边远山区支教,她心存向往,但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在北京,少年宫的老师们有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不愁没有学生、不愁带不出好学生。但张建云暗自想着:“一定要找机会去锻炼自己,丰富人生,发掘更大的教学空间。”
“春节时,张建云老师来家里拜年,我说到学校缺音乐老师,她竟说要以一名志愿者身份来学校支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224团副团长孔祥森说起这件事,仍然是惊讶与感动。
4月下旬,张建云买来了新的雅玛哈电子琴,到音乐学院亲自挑选教学用书、光盘,在拜访奥地利音乐家后购买了一套奥地利整体教学用的打击乐器,为去新疆做好了一切准备。
4月25日,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跋涉,张建云老师在当天傍晚终于来到了224团学校。
“她的理念,为我打开一扇窗”
她眼前的这所学校建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中,已是团场最好的建筑。看到学生们时,张建云心里像是被针扎一样。学生们背着小手端坐在教室里,身子下面不是凳子,而是一个个军绿色的垫子。教室里只有一台褪了色的雅玛哈琴,音乐教科书是一摞掉了皮、卷了边,不知被多少人翻过的教科书。看着孩子们简陋的受教条件,张建云的泪水夺眶而出,怕被学生看到,她悄悄背过身去。
学校只有一名音乐老师,叫张兰。张建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带好一位老师,教好一批学生,建一个音乐小组。
而到学校的第二天,张建云在和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时候,不小心摔在地上,左脚一阵撕裂般的痛。可她对谁都说“没事,没事”,张兰劝她休息,她着急地说:“不行,下午要成立‘音乐小组’,还要为演出排练节目,时间不多了。”
音乐教室在最高的楼上,张兰搀扶着她一步一挪地上了四楼。但一站到讲台前,张建云全然忘了自己身上的伤,精神饱满地给学生上起了课。站不住了,就坐在台阶上给孩子们教歌。就这样,她用两天时间教会孩子们两首合唱歌曲,参加了兵团的五四青年节文艺演出。当地的老师们可开了眼界,在张建云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一边拍掌一边歌唱,纯朴、快乐的童真表露无遗。
作为一名全国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界的“名人”,张建云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特别,张兰感慨地说:“她的快快乐乐学音乐的理念,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对我启发真的太大了。”
“我还会再来”
孔祥森副团长怎么也没有想到,当他5月5日送张建云老师回北京时,相处了仅仅两个星期的学校师生们和张建云老师感情已经那么深厚。孔祥森副团长看到张建云老师的眼神一直停留在老师和学生身上,直到他们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我自己也被感动了,身边有这么美丽的老师。”
“学生们那天都来了,一个个眼泪汪汪的,围着张建云老师问:‘老师,你啥时候再来?’张建云老师摸摸这个学生的头,拉拉那个学生的手,说‘不要哭,老师一定还会再来’。”张兰老师说,张建云老师临走前交给她一本自己编写的教材,称赞她对快快乐乐学唱歌的教学方法掌握得很快,按照教学程序进行一定会有起色。
结束两周的支教生活,张建云老师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没有责任,他将一事无成。
就是这份责任,让远在北京的优秀教师跋涉万里来到教育落后的边疆,奉献出自己的热情。
5月20日,张兰收到了张建云老师回到北京后寄来的包袱,里面有12套漂亮的学生演出服。在信中,张建云写道:“这些演出服是学生家长捐献的,他们知道了你们的情况后,很希望帮帮你们。‘六一’演出孩子们就可以用上了。”
张建云已经计划好,今年10月,她将带上更多的教材和教学心得再次踏上这片大漠。(本报记者 王 瑟 陈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