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31日 星期日

    抢救尚存湿地物种

    珠海兴建红树林基因库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31日   02 版)

        本报珠海7月30日电(记者 杨连成)绿树红花掩映万顷碧波,鹭鸟彩蝶撩动海岛渔帆。记者从日前在珠海淇澳岛湿地保护区举行的“国际森林年”中美中学生红树林湿地保护活动中了解到,国内第一个规划面积50亩,以抢救目前全球尚存的湿地物种为目标的海上湿地物种基因库——华发水郡省级湿地公园在这里投入兴建。

        被誉为“南海森林”的淇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目前连片的红树林面积达20亩,拥有澳洲白骨壤、正红树等珍稀红树树种33个。近年来,在全球红树林面积日益减少、湿地种质资源大量灭绝的情况下,作为中国林科院、中山大学等7所国内高校的研究基地,珠海淇澳—担杆岛自然保护区从2009年起就建起了国内第一个全球红树林物种“基因库”,先后承担了18个示范性研究项目。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学雷在华发湿地物种基因库启动仪式上说,珠海淇澳岛全球红树林物种“基因库”近期将针对6个最有价值的红树林物种进行引入和驯化,未来目标是全面引进和抢救全球红树林湿地尚存的濒危品种,在这样一个最有利于保护湿地物种、修复红树林生态环境的近海海域进行驯化、复壮、养护,最终使珠海淇澳岛湿地保护区成为世界上品种最齐全的红树林物种源基因库。

        湿地专家吕宪国表示,扩大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修复要防止盲目性,一定要避免与由于引进不当而出现的外来物种侵袭,比如已造成许多危害的水葫芦物种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