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来自胜利油田的数据: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0.6亿吨,生产原油10亿吨;产量连续15年保持在2700万吨以上,10年原油产量保持箭头向上。
“人才铸造企业的高度!”50年来,胜利油田深谙百年树人这个千古之理,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到和原油稳产同等重要的地位,创新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从高地向高原的转变,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0年6月,孙克己获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家人都在连云港,想让他回老家工作,北京也有几所高校、科研院所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他最终却选择了胜利油田。
2002年8月,孙克己进入胜利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3年9月扎根胜利油田,如今已成长为油田高级专家。2004年11月,孙克己和他的课题组研制的稠油降粘剂体系,被命名为“胜利孙博士稠油降粘剂”。
选择胜利,走向胜利。孙克己仅是其中的代表。
胜利油田地处盐碱滩涂,工作环境艰苦,是什么,使他们自愿放弃大城市舒适的生活和高薪待遇,而选择胜利油田?
这是胜利油田创新引才的政策。
1998年,胜利油田建成了全国企业中最大的博士后工作站。10多年来,胜利油田秉持“汇聚人才,干事创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理念,凝练出了“以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吸引人,以完善的管理服务支持人,以厚重的胜利文化塑造人,以广阔的发展空间成就人”的胜利油田博士后文化。“选择胜利,成就胜利”成为胜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贤纳士的“金字招牌”。
胜利油田在北京、青岛等地设立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围绕勘探开发业务和科技进步,探索总结了“先定课题后选人,按照需要引进人,结合课题优选人”的博士后选拔引进模式,保证了引进人才的准确性,多次组成“引智团”走访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揽人才。
博士后工作站还设有总师、副总师制,将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有机结合,瞄准制约油田开发建设的难点、热点,组织立项攻关,确保人人有作为。目前,博士后科研人员共承担课题120多项,其中“863”、“973”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4项,有28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目前,胜利油田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近3000人。
沃野千里荡春风
如今,刘书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她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起步,做到胜利油田高级专家,又享受着正处级待遇,而且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工作。
许多人还记得,2009年胜利油田地质研究院副处级干部竞聘中,刘书会符合条件却没有参加。
让刘书会作出这一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胜利油田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疏通了各类人才的成长通道。
近年来,胜利油田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创新思路,以岗位建设为核心,构建了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三大岗位序列,并配套建立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机制和“上岗靠竞争、晋升凭能力、收入看贡献”的用人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从条块向系统、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历史变革。
专业技术岗位化管理的推行,不仅使胜利油田建立起拴心留人的机制,也向技术人员传递了一个信号:献身科研大有作为。
同样受益的还有10余万技能工人。为了构建梯次人才成长通道,胜利油田建立了首席技能大师、高级技师等8个层级的技能操作岗位序列,并做到竞争择优、明确职责、考核激励、动态管理,技能工人的发展进步实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工人原来工作一辈子,最高“名份”也就是高级工;现在不同了,“技术蓝领”,这是油田对技术工人代旭升的美誉,他被评为了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和正处级干部享受一样的待遇。其实像代旭升这样的“技术蓝领”胜利油田不止他一人。
喜看稻菽千重浪
透视胜利油田的发展史,每一页都承载着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上的迷茫使胜利勘探局势随之陷入被动,出现了“钻机等井位,开发等勘探”的尴尬局面。
为了扭转勘探被动的局面,胜利油田石油地质、石油构造、石油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计算机技术等十多个学科的千余名科研人员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前后整整奋战了八年,终于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
2003年以来,胜利油田连续7年实现预测、控制、探明储量均过亿吨。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顾心怿,这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头衔的老科研工作者,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科研攻关中,从胜利一号浅海坐底式石油钻井船到胜利二号钻井平台,从链条式抽油机到长环形齿条抽油机,他在石油装备领域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代旭升是胜利油田的一位普通采油工,从1972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奋战在一线,先后自主完成技术革新成果80多项,累计创经济效益1亿多元。2009年,他研制的“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顾心怿、王为民、代旭升、王金铎、陈景世、吕兴端……正是这些“领军人物”的影响和带动,胜利油田生产一线的革新创造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胜采一矿采油1队,涌现出油井防盗“铁将军”、管线堵漏“神仙手”、电器修理“路路通”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从专职科研人员到生产一线的技能工人,胜利油田全员唱响了“想干有责任、会干有技术、巧干有绝活、实干有贡献”、“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人才建设铸就了胜利油田50年辉煌。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刘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