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31日 星期日

    “张闻明”系列报道之四

    市民热议文明城市建设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31日   03 版)

        本报苏州7月30日电(记者 苏雁)连日来,本报一版刊发的“‘张闻明’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十几家网站纷纷转载。系列报道用大量的典型事例和观点理念,深度解读“文明张家港”,在张家港市读者中又一次引起对“张闻明”现象的热烈讨论。

        对张家港市民来说,“张闻明”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一颗颗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爱心。“张闻明”的发起人、张家港移动公司办公室主任曹丽萍看了报道后说,“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了一些事,但是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还非常多,任重道远。接下来,我们要到湖北五峰建立张闻明奖学金,希望贫困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沈伟娜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张家港工作。她说光明日报的报道让她对“张闻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张闻明’真地让我很感动,他们的爱心已经持续了8年。我觉得一个城市的美丽,就应该体现在每一位市民自发的善良上,这是最和谐的。”

        吴长青是张家港市民工子弟学校旭东学校的教科研主任,他告诉记者,“‘张闻明’是张家港的一种社会现象,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校园内大力宣扬这种精神,通过学生感染到家庭,使张家港的新市民感受到这种精神,更好地融入到这座城市中。” 

        看了报道后,张家港市爱心义工分会秘书长张惠良感叹道:“‘张闻明’现象起到了一个滚雪球作用,城市文明影响力在向多功能全方位发展,我们应该在这样的氛围中,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市民,去做一些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弱势群体的活动。”

        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朱永平认为,张家港精神的提出和培育,需要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市民群体,需要与城市精神相适应的市民精神,“好人”文化自然而然成为了张家港的市民精神,“城市精神与市民精神,两者辩证统一,内在一致。这种辩证统一、互动发展,一方面使张家港精神作为城市精神的地位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