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30日 星期六

    谁来拯救4300万难民?

    联合国难民署公布2010年全球难民统计报告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30日   08 版)

        ●仅利比亚难民就超过百万

        ●发展中国家是接收“大户”

        ●发达国家边界“越封越紧”

        据报道,联合国难民署不久前公布了2010年全球难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全世界的难民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增无减,目前共有4300万难民因躲避战争而离乡背井,流离失所,沦为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谈及这项报告时指出,“全世界新添了许多战乱之地”,不仅在科特迪瓦,年初以来利比亚、叙利亚与也门爆发的持续骚乱更导致难民问题的日趋严重。仅利比亚年初开战以来,就有100多万难民被迫离开本国,到邻国寻求庇护。可见,西方在对利比亚实行军事干预的同时,又加重了难民的外流,使本来就严重的难民问题更为棘手。

        几十年来,难民问题始终是困扰国际社会的一个顽症。持续不断的战争与贫困使得无数走投无路的饥民离开故所,寻找新的避难地与生计。而这些难民基本都产生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当西方富国的部分民众在为收入减少、没钱外出渡假而抱怨的时候,那些可怜的难民却在为如何生存、何时能返回家园而发愁。这个世界的现实就是如此之残酷。个人的忧愁虽有不同,但穷国与富国却是冰火两重天,此忧愁绝非彼忧愁可同日而语。这种天壤之别绝非短期内可以改观。

        不过,今年联合国有关难民的统计却有两点值得关注之处。其一为,在难民的接收国中,第三世界国家承担了接受难民的主要负担,而非西方发达国家。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显示,全世界5个难民中就有4个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得到庇护,这些国家主要是附近的邻国。如肯尼亚就接受了大批来自索马里及埃塞俄比亚躲避饥荒的难民。利比亚爆发内战以来产生的百余万难民大都来到埃及与突尼斯栖身。而利比亚开战以来一直都在叫喊出现“难民潮”甚至“难民海啸”的意大利不过只接受了区区2万难民。因此,古特雷斯指出,在安置难民这一问题上,“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那种认为难民都涌向北半球发达国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报告另一值得注意的关注点是,近来,发达国家边界对难民“越封越紧”,门槛越来越高。就拿欧盟国家来说,与其隔海相望的北非国家难民要想进入欧盟门内,不知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不少人甚至丧命于地中海。古特雷斯不客气地指出,“作为一个和平、民主、法制的欧洲,必须采取一致,向需要提供庇护的人提供帮助”,而非将其拒之门外。他呼吁富有国家在接收难民这一问题上改变态度。

        难民问题从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不公平,也再次说明发展与和平仍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没发展,就无法改变贫穷之面貌,饥荒一来,出现难民就在所难免。而战争就像难民的催化剂,炮火一响,无辜的百姓只能各自逃命,背井离乡。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热点问题与争端的最好方式还是政治而非战争。尤其是当富国慷慨激昂地以“保护平民”名义武装干涉利比亚内政时,百万利比亚平民顷刻沦为难民。而对他们的命运,又有多少西方政治家去关心呢。这种看似“正义”的事情其实掩盖了不少残酷的、少有人问津的现实,难民大量产生就是其中之一。联合国的报告应该是对国际社会的再次提醒。

        (本报巴黎7月29日电 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 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