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30日 星期六

    一城文明风 满目和谐情

    ——新疆库尔勒市创建文明城市侧记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30日   03 版)

        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的大街上,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市民见果皮纸屑扔在路上,会默默捡起,扔进垃圾箱;傍晚,在美丽的孔雀河畔,一些市民在河里惬意地游泳,享受河水带来的清凉。岸边,人们或散步,或闲坐攀谈,或锻炼身体。

        这种随意中展现的轻松、闲适、平和安宁的生活图景,正是库尔勒市的魅力。这也是库尔勒市16年来孜孜以求建设文明城市所结出的果实。

        从最初设定奋斗目标到实现目标,从原有的起点到更高的起点,库尔勒市在16年坚持不懈的创建中,荣获了一连串令人骄傲的荣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CCTV2006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是什么让库尔勒市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花开不败、芳香四溢?答案是:以人为本、综合创建、不断创新,让创建活动惠及广大市民、惠及普通群众,从而为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和精神动力。

        文明城市创建:一项没有止境的系统工程

        库尔勒市人都知道,每年4月2日是文明城市创建动员日。

        这项活动自1996年4月2日首次提出后,年年坚持,最终形成了库尔勒市民的一种自觉行动。从最初积极向张家港市学习,以卫生城市创建为突破口,3年后就成为唯一荣获首批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的西部地区城市,并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到1999年至2001年间,以全力提高市民素质、争先创优为突破口,以强调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重点,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卫生为基础、以文化为内涵、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创建工作特色;再到2001年至2003年间,以“以城带乡、民族团结共建”为突破口,以缩小城乡文明差距为重点,努力实现城市文明与农村文明对接的工作特色。最后从2004年至今,以解决全社会信用问题和适应加快城市化进程为重点,努力形成适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特点。“以评促创、以创促建、重在建设、注重长效、惠及百姓、造福社会”的指导思想始终没有改变,变化的是标准更高了。从2005年开始,他们每年都要出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不断创新文明创建的载体,使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能帮就帮”,这句质朴的话,既是库尔勒市电力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社区居民精神品格的朴素体现。

        听听该社区居委会主任邢桂香的诠释:“都是一个社区的,能帮就帮呗。今天你帮人,明天人帮你,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

        这种源于群众自发创造的“能帮就帮”,经库尔勒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的推广,很快被弘扬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个城市荡漾起和谐的春风。

        当广大群众强烈意识到自己成了城市文明创建的主体,并享受着日益浓郁的城市文明时,群众参与建设城市文明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文明素质培育:焕发文明创建的内在动力

        2008年5月21日,孔雀河水失去了往日的温婉宁静。当园林局监察队队员吐尔洪·尼亚孜奋力把落水的汉族儿童推上岸时,自己却沉入河中。闻讯赶来的群众跳进河中积极搜救,市民王春生不慎被漩涡卷了进去无法脱身,园林局职工房力和刘洪不顾生命危险,奋力将已经溺水昏迷的王春生拉出了漩涡。然而,经抢救无效,舍己救人的英雄吐尔洪·尼亚孜、王春生永远离去。

        爱心彰显文明。2008年7月23日,全国百城道德模范巡讲网上行库尔勒篇启动的现场,因舍己救人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吐尔洪·尼亚孜的父亲来了;三十二年如一日,端茶送水侍奉老人到百岁的孝老爱亲模范王雪茹来了……他们向世人演绎了一座城市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道德规范。这正是库尔勒市近年来持之以恒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次成果检验。

        库尔勒市委、市政府认为,城市的文明要靠文明的市民来实现。因而,在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库尔勒市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全方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焕发市民创建文明城市的内在动力。

        持续不断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全市主要交通客运线路的始发站,乘客都能自觉排队乘车,成为库尔勒市民展示文明素质的一道风景线;公共汽车上为老人儿童和抱着小孩的人让座,成为库尔勒市民的自觉行动;为了挽留在孔雀河里越冬的天鹅,居住在河边的居民春节没有放鞭炮……如今的库尔勒,文明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50万双库尔勒人的手托起了一个文明的城市。

        办好富民工程:文明城市创建惠泽百姓

        库尔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所以赢得民心,关键就在于库尔勒市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让群众尽享文明创建工作的成果。因此,库尔勒市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都与百姓息息相关,成为一项惠及百姓的事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16年,是库尔勒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16年。仅今年,库尔勒市拟投入27亿元启动20项重点民生工程。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睢喜梅原来和女儿租住在平房,刚住进功能齐全又明亮的廉租新房里,激动得几晚上睡不着,她不用再为吃水、如厕等犯难了。库尔勒市一号工程棚户区改造已全面启动。

        库尔勒市距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直线距离70公里,在人们的想象中,这里一定环境恶劣,满目苍凉。但如今站在龙山顶,满目青翠的城市让人神清气爽,昔日的石头山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园林公园,蜿蜒的孔雀河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滨河风景旅游带已成为市民的最佳休闲去处。市长艾山江·尕依提自豪地说:再过两三年,来到库尔勒的人可以乘船游玩库尔勒,那时,库尔勒一定更美。

        本报记者 王 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