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8日 星期四

    “张闻明”系列报道之二

    “好人文化”成为社会风尚

    ——“张闻明”在张家港已扩展为整座城市的爱心接力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8日   01 版)

        本报《“张闻明”是谁?》的报道7月27日刊出后,在社会上即刻引起热烈反响。网友“将爱进行到底”说:“‘张闻明’长期坚持的做人根本和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将成为指引我们如何做人的‘风向标’。”

        8年来,“张闻明”已从张家港移动通信公司团支部的默默奉献,扩展为整座城市的爱心接力。在“张闻明”的感召下,张家港至今已涌现出了300多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江苏省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认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培养一种观念、弘扬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正探索在社会转型期,在人们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多元多变新形势下,如何培育“好人文化”,使其成为社会风尚,让“做好人”成为一座城市的道德“标杆”。

        让“好人文化”得到弘扬

        2003年9月,当张家港市的新闻媒体全城发动寻找“张闻明”时,陈晓军还是张家港市城中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他关注着报纸上和电视中每天的“寻亲”线索和进展,为“张闻明”做好事不留名的善举感动不已。但他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加入到了“身边好人”的队伍中。

        2004年夏日,当张家港市救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请他帮忙,查清一名患有智障的流浪老人的身份时,陈晓军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经过两个多月的排查,陈晓军终于找到了老人在安徽的亲人。目送着老人坐上回家的汽车,陈晓军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能够团聚了,我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近8年来,陈晓军利用业余时间,为50多位流浪者寻找到了亲人,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寻亲神探”、“不睡觉的猫”。他把自己做好事的行为归结为“下意识的”,“在张家港,做好人好事的氛围太浓厚了,天天都能从报纸和电视中看到寻访身边好人的栏目和报道。”

        2007年至今,张家港市举办了三届“真心英雄”大型评选活动,30位“身边好人”浮出水面;2008年以来,366位市民获得“十佳百星”称号及提名奖;2010年,又开展了首届张家港市道德模范评比,10位市民获“道德模范”称号,9位市民获得提名奖。

        张家港市市长姚林荣认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好人做好事就该不留名,但对于政府而言,发现一个好人,就要弘扬一个好人。政府只有不断地发现好人、弘扬好人,才能培育出更多的好人群体。“真心英雄”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实际上是对“好人文化”的一种张扬,在大家心目中树起了可触可学的道德“标杆”。    

        少一些说教,多做一些“润物细无声”

        5月13日,在“人声鼎沸”的“52kd”论坛上,网民“ziye830”多次举牌,最终以130元的价格拍到了3件心仪的物品。“52kd”是张家港“金港热线”上的一个市民论坛,注册会员近17万人。版主倡议会员们把家里闲置的物品捐出来,通过网上义拍,把所得善款捐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贫困生等需要帮助的人。网民“ziye830”注意到,每一件爱心物品都至少有四五名网友出价竞拍,围观网友非常多。不知不觉中,版主引导更多的人认识到“爱心就是举手之劳”。

        网民“ziye830”的真实身份是张家港市的一名机关干部。令他感慨的是,这虽然是普通网民在本地市民论坛上自发组织的一个慈善平台,但却很有号召力,其号召力来自于“草根的身世”和“新颖的形式”。这促使政府部门思考,如何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少一些说教,多做一些“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4月8日,第六届“文明百村欢乐行”的“村村演大篷车”开进了南丰镇永联村。村民徐老大被音乐小品《零距离》深深吸引了,小品讲述了两位独居老人通过“网上种菜”相识、相恋并冲破世俗观念走到一起的故事。徐老大一直不赞成母亲的“黄昏恋”,演出结束后,他表示支持母亲重新找个老伴。

        像徐老大这样看了“村村演”以后发生思想观念转变的村民,张家港市艺术团团长董红能够讲出很多。她告诉记者:“早年的文艺节目都是以说教为主,现在艺术团送戏下乡,创作的节目都是取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融入是非判断,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农民朋友看着亲切,不知不觉受到感染。”

        从2006年起,张家港市启动“文明百村欢乐行”活动,由市财政统一“买单”,张家港市艺术团和市文化馆送戏到180个村。主创人员每年多次下乡采风,跟农民朋友攀谈乡间的身边事、新鲜事,再通过锡剧、小品等张家港百姓爱看的艺术形式编排出来。如今,“村村演”已延伸至全市的几十家重点企业和社区,为百姓送去“文化食粮”的同时,也搭建起了弘扬“好人文化”的大舞台。

        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苏州大学社会管理学院教授方世南认为,要让“好人文化”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还必须建立起“好人”成长的激励机制、长效机制,从而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报”的正确价值导向。

        2008年8月30日,在河南省禹州市小吕乡吕西村的农家小院里,时任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梁一波紧紧握住一位妇女的手,动情地说:“赵朝领在张家港打工期间,跳入江中救起了素不相识的落水儿童,自己却牺牲了。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赵朝领‘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随后,梁一波给赵朝领妻子送上了10万元慰问金。

        现任张家港市委副书记的梁一波告诉记者:“我们就是要营造让善和美得到弘扬、得到好报的氛围,让多行善举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好人有好报’成为老百姓朴素的做人信仰。”他认为,人的善恶之举,会受环境影响,在好的环境中,善的一面往往会被激发出来。

        2008年,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帮扶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实施办法》,通过资助日常生活、子女就学费用,提供免费体检和旅游等方式,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多种形式的关心和照顾。

        张家港市首届“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樊惠平说:“政府对社会上种种善举给予的大力肯定,是我们最值得珍视的荣誉。”令樊惠平记忆深刻的是,2011年3月7日,张家港市委书记徐美健专门接见了包括他在内的张家港市首届道德模范,并邀请他们一起观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滑稽戏《顾家姆妈》。每年的春节团拜会,以及去年的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都不忘邀请他们参加。

        “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使港城逐渐形成了“争做好人”的道德风尚。除了身患白血病、10多年来坚持公益事业的“中国好人”曹建苏,8年间捐出写作稿费4万元、捐款8万元资助80多名贫困生的“少女作家”郭秦等个体榜样,沙钢集团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第二天就率先捐出善款1亿元,张家港骏马集团在全国援建了10所希望小学,扛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