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7日 星期三

    关注欧洲极右翼势力

    欧洲怎么了

    ——透视挪威惨案的根源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7日   08 版)

        挪威惨案震惊了欧洲,也震惊了世界。制造枪击和爆炸事件的嫌疑犯布雷维克已经被逮捕,他将接受法律和公众的审判。然而,整个欧洲短时间内却很难从这场“挪威版·911事件”的震荡中走出来,民众有理由疑惑不解、焦虑不安,世界有必要深刻思考、寻找答案。

        这是一个人的杀戮,还是另有同案犯?这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失控的疯狂之举,还是宣扬一种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血色宣言”?尽管目前警方的调查并未证实布雷维克的背后有一个支撑他的恐怖集团,但是,作为一名极右翼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作为一名思想激进的极端主义分子,此人在思想观念上有“老板”,在政治立场上有后台。

        欧洲人在这个缺少人性的杀手身上看到了什么?是极端主义的毒瘤,还是民粹主义的怪胎?是排外思想的政治基础,还是治国理念的失败?开枪杀人者是布雷维克,可他的动机从哪里来,他杀人的枪弹从哪里来?难怪有人会说,布雷维克不是“基因错位的恶果”,不是“胚胎发育的例外”,他是“当代欧洲政治的一个孩子”,是欧洲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一个令人惶恐难安的存在。布雷维克是右翼,他的政治理念同欧洲各国极右党派的政治主张基本一致:宣扬民族主义,反对外来移民、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反对同性恋、反对堕胎。极右主义思想在欧洲由来已久,它在希特勒自杀20年后就又有了合适的“出生条件”,如今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找到了越来越大的活动空间。挪威的进步党、法国的国民阵线、匈牙利极端民族主义党派“乔比克”、丹麦的人民党都是名声显赫的极右党派,这些极右政治势力支持者众多,活跃在欧洲各个国家的政治舞台。 

        实际上,极右思想在欧洲制造恐怖活动的现象并不鲜见。据国际媒体报道,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都发生过一些类似的恐怖袭击事件。上世纪60年代,为了反对阿尔及利亚的独立,秘密部队组织曾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和暗杀事件;1995发生的俄克拉何马城爆炸案也与刚刚发生的挪威惨案极为相似——宣扬种族主义的新纳粹团体选择政府大楼作为袭击目标,造成了168人死亡;1999年,在伦敦移民和同性恋社团较为集中的几个地方发生一连串爆炸案,罪犯也是极右翼分子;瑞典也发生过数起新纳粹分子针对工会、警察和记者制造的谋杀案件。

        挪威爆炸枪击案发生后,欧洲各国极右政党纷纷表示,布雷维克的杀人举动只是“神经错乱者的个人行为”,“与本党的原则和纲要毫无关联”。这些党派代表认为,意识形态并非是布雷维克行为的“主导原因”,而是他掩饰自己疯狂行为的“借口”。但是,社会意识形态会深刻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观念,而当某种意识形态进入一种极端状态时,它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就将是负面的,甚至包藏着巨大的危险。事实上,不论是极右思想还是极左思想,或者是无政府思想,任何一种极端思想和学说都可能沉入恐怖主义的泥潭。极端意味着失控,意味着放弃理智和界线。

        凶手布雷维克做案前在网上发布的《宣言》告诉我们,挪威惨案是有代表性的,它所反映的问题与其说是挪威的问题,不如说是整个欧洲的问题。欧洲各国都有大量外来移民,各国都要面对“外来户”与本地居民融合共存的挑战。《布雷维克宣言》从一个反面教材的角度提醒欧洲各国政府,移民政策的失败将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

        挪威惨案同时也表明,一些西方国家在枪枝弹药管理方面的错误政策和漏洞,正在对社会安全和公民安全造成严重伤害。仅7月24日一天,世界各地就发生了多起枪杀案:挪威西南部的罗加兰郡发生枪击案,一名男子头部中弹,伤势严重;美国西雅图地区发生枪击案,造成7人受伤,其中2人情况危急;美国芝加哥发生枪击事件,造成4人死亡,13人受伤。针对挪威发生的恶性枪击事件,芬兰警方23日表示,芬兰将修改枪支法,对枪支弹药实行进一步的严管。应当说,芬兰警方看到了问题的要害。尽管挪威有严格的枪支管理条例,但是拥有枪支在挪威仍非常普遍。一项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挪威平民手中的枪支数量大约为140万。平民要不要拥有枪支弹药?对一些西方国家来说,不在枪支弹药管理方面做出更理性的安排,挪威惨案的悲剧就必将重演。

        本报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