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7日 星期三

    革命烈士诗抄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7日   13 版)
    高君宇与石评梅雕塑
    桃江县大栗港镇熊亨瀚烈士墓
    柔石手迹

        编者按 在2011年这个不寻常的七月,《诗刊》上半月刊以珍藏版的形式推出“先驱者的血——”诗歌专号,向党的九十岁生日献上沉甸甸的贺礼,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该专号共编辑了七十位革命烈士的诗作,并配发生平、照片、事迹简介等,以链接形式呈现给今天的读者。在一个东方巨人已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重温烈士们蘸着理想的热血写就的诗歌,重温生命在危难的关键时刻迸溅出的火花,仍令人热泪盈眶。本版选取部分诗作并配发评论,与读者一起重温这些壮丽的篇章。

        我是宝剑

        □ 高君宇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1919年)

        作者简介:高君宇(1896-1925年),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号君宇。1896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今属娄烦县)。“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后来,高君宇受党的委托,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他是代表之一。就在这时,他突患急性阑尾炎,经抢救无效,于3月5日病逝,年仅29岁。

        七 歌

        □ 王达强

        有客有客居汉江,自伤身世如癫狂。

        抱负不凡期救世,赢得狂名满故乡。

        一心只爱共产党,哪管他人道短长!

        我一歌兮歌声扬,碧血千秋吐芬芳。

        有家有家在鄂东,万山深处白云中。

        老父哭儿伤无椁,老母倚闾泪眼空。

        故乡山水今永诀,天地为我起悲风。

        我二歌兮歌声雄,革命迟早要成功。

        有友有友意相投,千里相逢楚水头。

        起舞同闻鸡鸣夜,击楫共济风雨舟。

        万方多难黎民苦,相期不负壮志酬。

        我三歌兮歌声吼,怒掷头颅报国仇。

        有弟有弟在故乡,今日意断有我长。

        昨夜梦中忽来信,道是思兄忆断肠。

        可怜不见已三载,焉能继我起乡邦?

        我四歌兮歌声强,义旗闻起鄂赣湘。

        我五歌兮歌声止,慷慨悲歌今日死。

        我六歌兮歌声乱,地下应多烈士伴。

        我七歌兮歌声终,大地行见血花红。

        作者简介:王达强(1901-1928年),名镜清,号士豪,湖北省黄梅人。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担任汉口硚口地区团委书记,创办青年政治学习训练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达强任湖北省团委书记,兼京汉铁路总指挥。1928年2月被捕,受尽各种酷刑,坚贞不屈,说:“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2月18日英勇就义。

        观 涛

        □ 熊亨瀚

        大江东去,浩荡谁能拒!吾道终当行九域,慷慨以身相许。大孤山下停桡,小孤山上观涛,热血也如潮涌,时时滚滚滔滔。 (1927年)

        作者简介:熊亨瀚(1894-1928年),本名骥才,湖南省桃江县人。早年参加民主革命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在国民党内的身份,在湖南省国民党内部进行艰苦曲折的工作,大量发行《湖南通俗日报》,报导全省农运实况,劣绅、团防破坏农运的种种罪行,另编《湖南民报》、《民权周刊》,驳斥“左社”分子,提高人们对新军阀势力的警惕。长沙“马日事变”后,他由省委委派组织衡山县军事委员会,扩大农民自卫军。10万农军反攻长沙的计划失败后,潜回故乡。1928年春,赴汉阳鹦鹉洲开展活动,奔走湘、鄂、赣之间,掌握敌人动态,营救被捕同志。同年9月,他在武汉的行止被侦悉,11月7日,在鹦鹉洲渡江处被捕,27日被押回长沙。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以“熊亨瀚三个字,就是罪证,不必更问,枪决就是”指立即行刑。28日清晨,熊亨瀚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绝命词

        □ 王孝锡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

        问苍天:何不行方便?

        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

        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

        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

        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

        望爹娘,休把儿挂念,

        养玉体,度残年,

        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

        儿去也,莫牵连!!

        (1928年12月)

        作者简介:王孝锡(1903-1928年),字遂五,出生于甘肃省宁县一个农民家庭。是陇东地区最早的革命创始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他被刘伯坚、邓小平推荐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兰州开展工作,同时从事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回到家乡宁县坚持斗争。先后领导成立了中共彬宁支部,中共太昌区委。同时以行医为掩护,深入陕甘交界农村进行调查,秘密筹划、组织农民进行暴动,建立革命政权的斗争。1928年11月26日,他被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逮捕。12月30日,慷慨就义。

        战

        □ 柔 石

        尘沙驱散了天上的风云,

        尘沙埋没了人间的花草;

        太阳呀,呜咽在灰黯的山头,

        孩子呀,向着古洞森林中奔跑!

        陌巷与街衢,

        遍是高冠大面者的蹄迹,

        肃杀严刻的兵威,

        利于三冬刺骨的飞雪!

        真的男儿呀,醒来罢,

        炸弹!手枪!

        匕首!毒箭!

        古今武器,罗列在面前,

        天上的恶魔与神兵,

        也齐来助人类战,

        战!

        火花如流电,

        血泛如洪泉,

        骨堆成了山,

        肉腐成肥田。

        未来子孙们的福荫之宅,

        就筑在明月所清照的湖边。

        呵!战!

        剜心也不变!

        砍首也不变!

        只愿锦绣的山河,

        还我锦绣的面!

        呵!战!

        努力冲锋,

        战!

        (1925年7月8日夜)

        作者简介:柔石(1901-1931),原名赵平复,化名少雄,作家,浙江省宁海县人。北伐时曾任宁海县教育局局长,1923年开始文学创作。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0年初,自由运动大同盟筹建,柔石为发起人之一,3月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以左联代表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23位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鲁迅先生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等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遗著有《柔石选集》、《柔石小说集》、《为奴隶的母亲》等。

        过洞庭

        □ 邓中夏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雪浪拍长空,阴森疑鬼怒。

        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

        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

        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

        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炷。

        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

        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

        (1921年)

        作者简介:邓中夏(1894-1933年),湖南省宜章县人。1920年在北京参加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北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曾领导长辛店铁路工人、开滦煤矿工人、京汉铁路工人、省港工人大罢工。1933年5月在上海被捕,10月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遗著有《中国职工运动简史》《邓中夏文集》。

        带镣行

        □ 刘伯坚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1935年3月11日由大庾县狱中带脚镣经大街移囚绥署候审室)

        作者简介:刘伯坚(1895-1935年),四川省平昌人。1920年赴欧,在比利时、巴黎勤工俭学,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被推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1926年他在苏联接待冯玉祥,并受其邀,回国参加了西北军。1927年,冯玉祥与共产党分手,刘伯坚也被“礼送”到武汉。随后,再度赴苏,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等一同学习。1931年,刘伯坚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其间成功策反被蒋介石收编调到江西“剿共”的西北军主力第二十六路军,使该部17万人在宁都暴动,并编为红五军团,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的该部队成为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红军主力长征,刘伯坚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初,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中受伤被俘。3月21日被敌人杀害。

        滨江抒怀

        □ 赵一曼

        誓志为国不为家,

        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

        女子缘何分外差?

        一世忠贞兴故国,

        满腔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

        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6年)

        作者简介:赵一曼(1905-1936年),女,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字淑宁。四川省宜宾县人。著名的民族抗日英雄。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有“红马白枪女政委”之美誉。1935年11月,在珠河作战时受伤被俘,受尽酷刑,1936年8月2日壮烈牺牲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黑牢诗篇

        (第一章)

        □ 蔡梦慰

        禁锢的世界,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

        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

        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

        一把将军锁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空气呵,日光呵,水呵……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人,被当作牲畜,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长着脚呀,眼前却没有路。

        在风门边,送走了迷惘的黄昏,

        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多少岁月呵!

        在盼望中一刻一刻地挨过。

        墙,这么样高!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

        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

        即使剪了翅膀,鹰,

        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

        连一只麻雀的影子从牛肋巴窗前掠过,

        都禁不住要激起一阵心的

        跳跃。

        生活被嵌在框子里,

        今天便是无数个昨天的翻版。

        灾难的预感呀,

        像一朵乌云时刻的罩在头顶。

        夜深了,人已打着鼾声,

        神经的末梢却在尖着耳朵放哨;

        被呓语惊醒的眼前,

        还留着一连串恶梦的幻影。

        从什么年代起,监牢呵,

        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

        在风雨的黑夜里,

        旅客被逼宿在这一家黑店。

        当昏黄的灯光从帘子门缝中投射进来,

        映成光和影相间的图案;

        英雄的故事呵,人与兽争的故事呵……

        便在脸的圆圈里传叙。

        每一个人,每一段事迹,

        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

        都是大时代乐章中的一个音节。

        ——自由呵,苦难呵……

        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弹奏着

        这两组颤音的琴弦?

        鸡鸣早看天呀!一曲终了,

        该是天晓的时光。

        作者简介:蔡梦慰(1924-1949年),四川省遂宁人。新闻记者,诗人。他出身贫苦,酷爱文学。1945年参加了民盟。1947年5月,他到重庆主持“现代书局”,同年冬,“现代书局”被查封,他转到西南土产公司,不久,办起了“重庆文城出版社”,并结识了中共重庆市委工运负责人许建业,和地下党同志们一道,进行《挺进报》的秘密散发工作,文城出版社也很快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1948年5月被捕,关押于渣滓洞,是狱中“铁窗诗社”发起人之一。他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黑牢诗篇》。1949年11月27日牺牲,时年25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