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6日 星期二

    阿信、幸子到哪里去了?

    ——透视日本影视文化的衰落

    作者:王雪平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6日 14版)
    《阿信》剧照
    现在日本的影视剧对中国观众来说很陌生
    《血疑》剧照

        亚洲影视大国走向何方?

        三十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目睹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影视文化的大量涌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对《追捕》、《望乡》等日本电影无比痴迷的情形仿佛还历历在目,说当时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可以背出《追捕》中的台词并不夸张。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日本创业电视剧、纯爱电视剧的鼎盛时期,《阿信》、《血疑》、《红的冲击》等影视剧都曾深深打动了中国观众的心。上世纪九十年代虽然进入中国的日本影视片数大量减少,但《东京爱情故事》等爱情片还是受到中国年轻观众的喜爱。如此情形不只在中国,在其他亚洲国家也是相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论是在中国大陆还是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可以看到众多的日本影视作品,真可谓是日本影视文化的鼎盛时期。而日本的影视作品也为亚洲电影电视制作人提供了榜样,起到了带头作用。

        可是现在放眼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众多亚洲电视台,已经很少见到日本电视剧了。而电影也只有少数的几部偶尔可以看到。可以说在亚洲,日本的影视作品还有较大市场的只有文化共同性较强的台湾了。那么日本影视文化为何如此快地退褪色了呢?这里面当然有其他亚洲国家影视作品水平攀升、好莱坞大片等欧美作品大量涌入亚洲市场的因素在内,同时还有日本发展过程中本身的原因。

        步入老牌发达国家行列的烦恼

        战后,日本经济长时间保持高速发展,这个过程可以说和当今的中国非常相近。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的影视作品也是非常有闯劲和快乐感的。可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衰退。

        这期间日本的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成熟的发达国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开始衰败的大国,出现了众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比如、经济衰退使心理问题繁生,从而也引起许多家庭暴力和社会重大暴力事件的发生,收入的减少或者对政府的信心不足导致了养老金、医疗等问题激化。日本人对这些问题的关心程度与日俱增,对媒体来说国民的关心点正是他们的卖点,所以有关这些问题的影视作品也成为主流。这些问题虽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未来将面临的问题,但是毕竟在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观众对这些问题关心程度并不高。

        以前卖得较好的纯爱影片,也基本上从日本影视界消失了。随着社会的转型,日本人的家庭观和爱情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纯爱已经不美了,只是一个危险的选择。众多年轻人在结婚之前多次恋爱,让自己在恋爱中成长之后再选择最终的生活伴侣,这个选择过程也有许多并不是只为了爱情。这种思想已经在年轻一代中根深蒂固,所以现在对那些纯爱的韩剧或台湾剧比较痴迷的,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日本妇女。这种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也是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并为日本社会所接受带来的结果。

        可是在众多亚洲国家,儒学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的。尽管社会发生了变革,但很多人仍然渴望纯洁的爱情,因而韩剧相比之下更受欢迎些。

        日本独特文化难以取得共鸣

        日本文化虽然在古代长期受中国影响,在近代又受到了欧洲与美国文化的熏陶,但同时它一直没有放弃自身的特点,换句话说,日本吸收了众多外国文化之后总是把它们混合搅拌,让其成为日本的本土文化。所以,虽然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很有渊源,但日本有很多文化是很难为国人理解的。例如很有诚意的表示道歉就可以免除责任的“道歉文化”、强调集体精神不容异类存在的“集体文化”、不喜欢欠人情的“回礼文化”等。另外,由于近代以来日本走上帝国主义发展道路,对亚洲国家进行了长时间的侵略和殖民行为,这些都使日本拥有与亚洲其他国家不同的战争观和历史观,这些历史观经常不由自主地出现在日本的影视节目之中,它们难以在其他国家取得共鸣。

        电视剧制作发行主要靠电视台,很少开拓对外发行的渠道

        不同于中国,日本的电视剧制作和发行主要是靠几个大电视台。许多电视剧都已经决定好了上映时间段,结合那个时间段的观众层次来制作电视剧。而且一部电视剧制作完成之后,也只在这一家电视台播出,一般只首播一次,在几年之后再重播一次而已,即使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剧也只会重播两三次。

        正因为这一特点,日本的电视剧虽然造型、化妆等都可谓制做精良,但是大多主要迎合当时观众的需求,并没有应付长时间运营的考虑。而向国外发行推广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耽搁,时代感强的作品就为推销增加了难度。

        影视作品的制作和发行主要依赖于电视台的做法,使其发行没有一个有益的机制。在这个电视台播完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最多只是能多卖几盘DVD而已。而很多电视台只是看重日本国内的市场和收视率,对于向国外销售上映权并没有太大兴趣,因而放弃了这一大块收入来源。以前日本财政状况良好时,政府出钱出人进行文化输出,现在由于财政紧张、政治内向,政府对文化产业输出的关心已经少之又少了。甚至连日本最有名的漫画,据说也是因为出版商不知道如何控制在国外的发行,而不去保护它的知识产权,任由其被各国盗版也很少提起诉讼,而日本政府虽然在口头上保护知识产权,可是真正付诸实施的行动却几乎为零。看来建立一个专业的发行机制是日本文化向海外输出的重要途径。

        与美国的娱乐影视还有较大距离

        日本的电影市场,因为剧场数量多票价贵,所以市场规模巨大,是世界各国争夺的一个重心。甚至连美国好莱坞和香港影坛的大片也经常为了在日本发行顺利而有意地选用日本演员出演。据说《赤壁》在日本取得巨大票房收入的原因之一就是选用了金城武和中村狮童等日本当红明星。

        近些年来日本本土电影的票房不断增高,主要原因是反映日本社会状况的作品增加,特别是在电视剧的基础上改编为电影续集的作品不断增加,这些电影虽然在日本能够取得高票房,但是对于那些没看过电视剧的外国观众来说,很多情节就有如天书了。

        虽然日本也学习好莱坞努力制作了一些大片,在日本市场和国际影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电影发展规模远远低于美国,甚至比起中国的发展速度也远远不如。这种情况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除了刚才提到的发行机制和制作上的问题以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日本影视人才培养方式上的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有专门培养影视人才的大中专院校,可是在日本这样的院校却几乎为零,以前只有几个学校有一两个院系可以进行相关研究,今年才新开了一所电影大学。可以说日本的影视制作人才很少有科班出身的,除了少数从美国欧洲学习回来的以外,大多数都是在电影公司和电视台以师徒式教育方式带出来的学徒,他们虽然实际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性和对全球影视发展的宏观视野。这也就造成了这些人才制作出来的影视作品缺乏全球发行的实力,拖了日本影视文化走向全球之路的后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