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6日 星期二

    学习贯彻“七一”讲话·宣传部长访谈录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加快先进文化建设

    ——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6日 07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新希望、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 

        记者: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布局作了深刻论述。请问你对加强文化建设有哪些新认识、新体会? 

        胡苏平:我非常荣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会后又反复研读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讲话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为文化建设定了位,强调了它的引领地位。二为文化建设定了向,强调了它的发展方向。三为文化建设定了法,强调了它的实现方法。 

        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为山西的文化建设指明方向。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山西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的优势和山西文化改革发展的进程和现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的视野和魄力,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记者: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山西力度大、办法好、措施硬,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受到各省市的广泛关注,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肯定。请问,山西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办法,有哪些好经验好措施? 

        胡苏平: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 

        第一,“四轮驱动”,加速改革进程。一是领导决策驱动。省委书记袁纯清对文化改革亲自研究部署,省长王君亲自担任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组长,省委、省政府对文化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二是舆论造势驱动。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把舆论宣传作为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大力宣传改革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大力宣传改革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特别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组织各类媒体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战役性宣传,形成了强大的改革声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政策保障驱动。我们根据改革进程的需要,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有力地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四是督导检查驱动。在每一轮改革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派出强有力的督导组深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进行督导检查,确保改革任务的落实。 

        第二,“以一带三”,实现一举多赢。我们紧紧抓住组建文广新局机构改革这一龙头,同时带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组建、电台电视台合并以及电影管理职能划转推动影视制作合一这三项改革任务一并完成,取得了文化机构改革加速推进、一举多赢的良好效果。

        第三,组建“六大”集团,做强市场主体。我们把做大做强做优国有文化企业作为改革的中心和关键环节,一开始我们组建了山西出版集团,经过一年运营,经济效益翻了一番。在总结经验和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今年我们又同时组建了山西广电网络集团、山西演艺集团、山西日报传媒集团、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山西影视集团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推进了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在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记者:从报表上看,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均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文化体制改革已给山西文化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文化建设已成为推动山西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翼。

        胡苏平: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推进,大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为加快山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文化资源优势,紧紧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出了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和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山西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是“五大战略”引领发展。在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袁纯清书记明确要求文化要成为山西发展的一翼一轮,并提出了大作品展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的“五大战略”,为山西文化产业立足山西优势、加快发展进程指明了正确方向。当前,在“五大战略”的引领下,山西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文化产品琳琅满目,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比如,我省在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方面,连续推出了一批影响大、叫得响、传得开的文化精品。

        二是“五个一工程”联动发展。为了形成省市县三级统筹推进、文化全面繁荣的局面,2009年,我们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个市县都要出台一个好政策、做强一个好产业、生产一个好产品、办精一个好会展、打造一部好剧目。“五个一工程”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全省上下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省各地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培育文化品牌,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崭新格局。目前,我省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123个、文化产品96个,总投资170多亿元。特别是夏县宇达青铜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广灵剪纸等十大文化产品、平遥国际摄影等十大会展等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五个新进展”对标发展。在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时刻,王君省长及时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明确要求要像挖煤炭一样挖文化,着力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新型业态等五个方面取得新进展。按照这一要求,全省上下都在对标先进,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向着新目标迈进。

        记者:山西文化发展政策得力,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可贺可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山西拟采取哪些措施和办法,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文化建设,促进全省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苏平:当前,我们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我们要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攻坚克难,将文化改革发展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着力在文艺院团改革、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上实现新的突破。下工夫做强做大出版、广电网络、演艺、日报传媒、广电传媒、影视等产业集团,不断提高它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实现“文化晋军”的崛起。总之,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把山西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杨 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